【無生與如來藏】
要說「無生」,就要先了解,「凡夫」皆存在【「有」、「存在」、「對比」、「對立」】的執念;而這個「有」,即使是說「無」、「不存在」,也會是【有一個】「無」或「不存在」,對「無自性」也是如此,所以凡夫對不存在的,根本不會動念,因為;如果既然是「無」,就不會出現在「現在」的「所思所言」,換言之;只要是「所思所言」的;不管他叫「什麼名稱」,都會是存在!
所以;對存在的,引伸、推論到「無」的「此故彼」、「依緣變化」「理則」就很重要了,因為;只要是沒有「他因緣」,根本不會有「此果」!
而人對一切現象,也是由「現在存在」的,去作「對比」、「對立」,甚至由「現存」的去「對比」、「對立」、「想像」出「本來沒有的」或「根本不存在」的一切!
比如「與天地合而為一」 還是「物質不滅定律」、「轉化成其他」,等等,都是由「人性」「一定有」、「現在存在」「不變」的觀念,但只要是「變化」的,雖過去的與現在有關,但已「過去」的就絕不是「現在」,現在的現象,就不會是剛才的現象,而要說「完全不見」卻又成了「有無的對立」概念,所以佛常說;「涅槃界」對眾生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也因為具「凡夫執性」所以無法理解,簡單說;「涅槃界」不能說「無」,因為因緣和合即「有」,不能說有;因為「因緣散滅即無!佛也以這種方法論,試圖打破凡夫「執有、執無、對立」的妄見!看待「一切現象」之一的「心」,也是如此!
重點是「了解世間的真理」理論的目的,是要修行者「打破執念」,這不是用「有無」的「對立」觀念去看待一切;【世間學者,常認為「空」就是「否定存在」,這就是以「對立」觀念去看待他】,【而佛的否定,是否定「凡夫」既有的認知、妄執】!
「無生」說的是「沒有固定不變性」,現存的,都會是依一切「因緣條件」而變化,但有的學者卻又把;【因為沒有固定不變性,所以能因緣造作一切】,變成「造作主體」的概念而稱為「自性」!
「一切存在」的,都是因為「沒有固定不變性」而「依因緣和合產生的」,但也因為「沒有固定不變性」而「依因緣散滅」!這個「沒有固定不變性」而「依因緣變化」的理則是「存在」的,但把這個「理則」當作「主體」,這就是凡夫「執有、「執我」觀念的擴大延伸!
雖然其他宗教都這麼說,而佛教說;不是誰在操控「無形、有形世界的運作,一切存在的,都只是「因緣」現象的變化而已!當然;在未結果前要想改變結果,自然要投入「能改變結果的相對因緣」,而不是妄想去改變「結果」,所以對「已結果」的懊悔,不如專注現在可作為的因緣!這些都離不開「無生」、「非實在不變性」的道理,也因為無生,所以 能「動」、「無常變化」和「因緣聚散」!
而我所知的「如來藏」,是就「無生」!因為「無生」;所以一切存在的,雖有「淨、染、生、滅」等,但都不是實在不變的,學者不會否定「一切存在」的,但安住甚至證入「無生」空理境界,所以不受「淨、染、生、滅」的妄相影響而不動!
有的人是以「主體」來論「如來藏」的,但原始的「如來藏」,說的就是「第八識」「完全清淨」的境界,換言之;清淨的「第八識」就是「如來藏」;而污染的「如來藏」就是「第八識」!這「第八識」的「能淨、能染、能變」,可見「第八識」也是、「非實在不變性」,也因此;凡夫才能「離染而清淨」!只要有「第八識」的眾生,就有機會修得清淨,也才會說「人人皆有」「不修即無」成佛的「可能性」!
「如來藏是清淨後的「第八識」,但人因為「有」的觀念,卻又把他想像成「有一個」,所以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第九識」!
重點是;「此起彼落、生生不息、永不熄滅」,不是「誰在主導」,而只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因緣現象」運作而已!而「能運作」的原因,說的就是「寂靜涅槃」的「無生」,雖然能證「無生」而不受妄相擾動,要管他叫什麼都可以,但付予凡夫「有」「存在」的概念,卻更容易誘發「執著」而「住」,如果不能認清「意涵」,不但無法消除「執著」,反而有增添「執著」的憂慮,這是學者應注意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