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師兄】
末學把「三境、意識的重點解釋」稍作整理;比較不相關的先拿掉,也解釋些名相,請對照看,可能會比較清楚,如有不明之處,再研究!還有,末學把「定中意識」「轉智」部份,趁有空先貼文給師兄參考,但還是老話一句,慢慢來!
【三境】
「八識」「相分」(種子) 變現的「方式」有兩種;
一、【因緣變】--【性境】
由「八」的「實在的種子」,和種子「因、緣」的變現力量「實在作用」,不必借意識的判斷推理作用,即能變現稱「因緣變」!(實種之所生)
1、『各別之法,引生自類、自身的善惡業因緣種子 (名言種子)』為「因」!
2、「由過去所造會結果的業因(先業異熟)」為「緣」!
第八識(種子根身、器界)、前五識及五俱意識等所緣之境(五塵) 因緣變的「相分」,是三境的「性境」!
二、【分別變】
依識的分別力變現的「無實體相分」,隨著心識的分別,隨「見分」生起的「相分」,隨著借意識的判斷推理作用,變現的境,僅為影像而已,故稱分別變!
分別變有兩種; 一、【帶質境】!二、【獨影境】
【帶質境】
「帶質境」有兩種;一、「真帶質」!二、「似帶質」!
第七緣第八識的「見分」妄執為我,成為【主觀我執】!
「七」以自己的主觀(俱生我執)去認識、創造認識的影像,叫「真帶質」!
「六」接受「前五」所了別的「五塵」境相(相分), 再將色經由「法塵」通於心識,心識以這些物質為「本質」,而生起類似這些物質的影像,叫「似帶質」!
三、【獨影境】:
外境並沒有實際存在,而只是幻覺或想像來的,能被意識了別認知的,叫「獨影境」。分為「有質獨影」傾向於善的或光明的思考。「無質獨影」偏向沒有價值的想像或胡思亂想。
第六意識之妄想分別,沒有實體,是「六」的見分,如現空華、兔角之境,隨第六識見分(心)生起,他有三種隨心:
「三種隨心」,境相與「心」同一善、惡、無記三性!同一種子而生,也同一三界!
【意識的二種分類法】
A、「明了意識(五俱意識)」、「定中意識」、「獨散意識」、「夢中意識」等四種,並稱為四種意識。
B、分為【五俱意識】(明了意識)與【不俱意識】兩種
一、【五俱意識】:就是【明了意識】,與前五識並生,與五識同時而起,明了所緣之境,緣五境傍緣十八界之意識也, 唯識家謂與五識(眼、耳、鼻、舌、身)同時生起之意識。即指意識中之明了意識。明了意識與五識俱起,助五識生起現行,復能令五識明了取境,故稱五俱意識。分為二:
(1)、「五同緣意識」:五識俱起,攀緣同一對境之意識,例如眼識見青色時,意識亦同緣青色,五同緣意識之作用與五識皆同屬「現量」。
(2)、「不同緣意識」:雖與五識俱起,且為五識所依,然以具有自在攀緣之作用,故可廣緣十八界之諸法,例如眼識見煙時,意識於同時即緣及火,其作用屬於「比量」;又如眼識見繩時,意識於同時即緣及蛇,其作用屬於「非量」。
二、【不俱意識】:不與前五識俱起,而係單獨發生作用之意識。亦分二種:
(1)、「五後意識」: 追尋前念五識所取境相,即五後意識,於前念所證青赤等境,而起追憶尋求,比賭物思人等等
(2)、「獨頭意識」「不俱意識」:第六識能獨起思想,獨自分別一切法,或獨作回憶過去的事!不與他之五識俱起。與「末那、識阿賴耶識」俱起的,不是「獨頭現行」!「獨頭意識」有「定中意識」、「獨散意識」、「夢中意識」「狂亂獨頭意識」四種!
1、「定中意識」:又稱「定中獨頭意識」。係與色界、無色界等一切定心俱起之意識,乃禪定中發生之意識活動。!
2、「獨散意識」:又稱「散位獨頭意識」。係指脫離前五識而單獨現起,追憶過去、預卜未來,或加以種種想像、思慮等計度分別之意識!
(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