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態度】

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的特色是「慧」,慧是由「經驗抉擇」而有的,而「抉擇」本來就存在「質疑」的成份!在「質疑」前提下,雖有「假設」,但是不會有 「預設」,因為如果有「預設立場」,再怎麼論法或引經據典,也不過是要合理化「預設立場」而已!

而「質疑」的對象是「權威」,不是「個人」,但因為被「質疑」的一方「「人性」的問題,所以往往會把兩者連結,而認為是對「人」的攻詰,所以產生對立,即使覺得有理的,也會因為對權威的崇拜心理,而捨棄了對真理的追求,卻不知「追求真理」,才是「尊重權威」!

比如「佛陀」在印度各種學說宗教盛行成佛,如果只是「依附權威」的學習,如何突破固有的思想而開創佛教?佛陀如果不敢質疑他的老師、法本等等一切,佛法就不會存在於世了!所以在「真理」的前面,包括「佛、法、僧、祖師、經文、緣起、唯識、唯心、空、有、無我、我」等一切,沒有什麼不能質疑的,而只要是「對」的,也不怕質疑!相反的,有了質疑,也才能由質疑突顯真理而印證一切,因為只要「真理」是真,愈質疑就愈能顯真!質疑後而有的信,也會是真確的信,而不是道聽塗說的信!

佛依打破威權而能有成佛之路,若弟子未能學習佛陀不向威權低頭的精神,反而把鼓勵打破權威的佛陀當「權威」,這就可惜了!

其實「預設的權威」也是一種「執」的表現,或許佛法是依機設教的,但我的宗教、我的祖師、我的宗門、我的法理,無非由「我」所起,而「超越自我」的依理而論、就事論事,這也是「無我」的學習,所以不是誰說的就合理,而是不怕質疑的合理!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