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世間過、迴向】

【王○○師兄】

這<不見世間過><不看他人缺點> 他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甚麼呢...我們都會看到他人的過錯與缺點 但為何六祖說不見世間過呢??? 不解

回應

 師兄慈悲;世間的對錯,本是很「主觀」的,而我們凡夫都會以「自我」「主觀意識」的偏好來判斷別人的「對錯」,也依此判別來產生「順我、逆我」的「三毒煩惱」!六祖的教示,是為了讓我們從「見外在他人過」的慣性,回過心來反觀「自我」,一方面「見自己過」、「不可犯過」的「自我警掦」,更深的;能起觀、破除這「無實性」的「自我標準」,而這「自我」的標準就是凡夫產生「煩惱」的根源!感恩!

…………………………………………………………………………………………………

【王○○師兄】

請問師兄: 如果我每天念10遍大悲咒迴向我死去的父親(101歲) 這在無形界 是甚麼情況呢??? 我父親本來是在榮民醫院治療(老人痴呆症) 後來偷跑出去 結果音訊全無 經過10年後 法院宣判死亡...也就是警察說的無頭公案(找不到屍體)...如果是迴向我活著的母親 這又是如何呢??? 以前我迴向 都是說<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乘佛道>...這當中有麼區別呢???....我聽<成佛之道> 如源法師好像無法解答這個問題(聽眾問他)...所以他把它導向發心...如果他跟聽眾說他不知道..那不是會很糗...可是這是無形界的事..又怎能怪他呢(他應該不會通靈)

回應

師兄慈悲;末學隨喜 師兄孝心!

「迴向」是由「自我」而擴展到「關懷一切眾生」「發大悲心」的練習,修「大悲咒」或「一切功德」的迴向親人,都是孝心的表現,也像「地藏菩薩」由「自己母親」的「對象」,的而漸次擴大救濟「一切眾生」的悲心!這就是「迴小向大」,師兄所說的差別,一個是「自己最親的因緣」,一是「由親人擴及一切眾生」!他們並不相違,只是悲心的「擴大」而已!

然而,對「親人」是「報恩行」,而對業力的「冤親債主」是「償還宿債」,這都是「應該」而不能說是「功德」的,而以「因緣」來說;「親人與債主」是與自己關係最密切的,所以迴向應從「親人與債主」開始,再迴向「法界一切眾生」或「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乘佛道」等自己的「願力」!而末學是把「發願」、「迴向」分開各別來看待!也鼓勵再「作功德」前「先迴向」,這有提醒、端正「發心」的目的!

「地藏經」是教我們如何由「親、疏、怨」逐一擴大悲心,也以「捨一得萬報」來鼓勵「迴小向大」,但卻成了某些學者「貪求功德」的理由,卻不知應依「因緣的遠近」來迴向!

我們以「賺錢」來比喻,當「賺錢」時,自然是先「奉養父母」和「清還債務」,然後再「救濟大眾」,而「迴向法界一切眾生」者,就像直接「救濟大眾」而不行「奉養」、「償債」,也有人說「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就是「奉養」、「還償」,因為「親人」、「債主」也是眾生之一,那是否認「遠近因緣」的說法!

以因果的「應對關係」來說;「福德資糧」、「生命狀態」和「與三寶結緣」是「佛法修行者最重要的三件事,所以原則上應以「佈施濟貧」、「護生放生」和「持誦經咒、參與法會、止觀」等的「修因」來完成這三件事!

而對非修行者來說;「福德資糧」、「生命狀態」是最基本的需求,以世間人來說;所謂「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沒資糧、沒生命」,要說「修行」是很難的!

「智慧」如何我們先不談,「福德」、「生命」是必需先顧及的!而「佈施貧苦、護生放生」,就是在累積學者「福德資糧」、「生命狀態」!

建議不參加大型的「放生法會」,而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也是「護生」的一種,佈施也儘量「親手遍佈施」,而不是交會費的方式,因為「親力親為」還有一層「過程中;願意付出的發心」和「以情境激發悲心、將心比心」的作用!

因為不知道「無形眾生」「需要」和「最缺乏」的是什麼,所以「迴向」「無形眾生」,在自己是「盡一己的心力」,而「三事功德」的迴向,也近乎含蓋所有的需求!

「迴向」「現世的眾生」,最好的是善誘的「廣植善根」,比如「助貧、護生、念佛、念經、聽經」,也要教他如何「迴向」自己的「親人與債主」!這對未來的往生接引也是助緣!

「無形眾生」就像人一樣,是一種「生命形態」,他們需要的是一種「能量」的「助力」,高階的自然不需世間親人的助緣,但是世間親人還是可以表示「孝心」的,但對低階的眾生來說,「能量」就無比需要了,而「無形眾生」也無法自己來修集,所以必需要靠親人或有因緣者來助成!

原則上;以「人」的「三事功德」來迴向,不管是「有形、無形」都會有幫助,至於「無形眾生」能不能得到實質的幫助,學者或許不能判斷,但至少行持「三事功德」,對行持者能起「悲心」、累積「福德、智慧資糧」等一切功德!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