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法相、法塵、非法相、性、法性、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鄭師姊)

【王○○師兄】 請問:

1、法 是什麼意思(相是存在的一切境界)。法相是什麼意思,,六塵裡的法又是什麼意思(這個很像很多人不懂 很多解釋也說的不清不楚 請師姐詳細解說)

2、依義不依語

3、依智不依識

4、何謂法 何謂相 何謂法相 何謂非法相 何謂性 何謂法性 何謂佛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回應

因為古代的「名詞」不夠用,所以;會有「造字」(比如「佛」字)、借用當時的「外道名詞」(比如「古仙人、業」)和「一詞多用」的現象,「法」就是「一詞多用」的例子!

1、        法是指「是存在」的通稱;包括「有形、無形、真實、虛妄」的,甚至是的「道理」;都以「法」這個「字」來當作「代號」!

2、        通達「預設目標」的理論和實修「方法」;比如法門、人天法、解脫法、大乘法!

3、        「法」是指「正法」、「真理」比如「佛法」、「法印」、「法寶」等!

4、        「歸類」;比如歸類於「善」的叫「善法」!

5、        「一件事」或「事情」也叫「一法」;比如說;「信、解、證、行」這「四件事」就稱為「四法」!

6、        「狀態」或「情況」,比如「苦的動態」叫「苦法」;要「選擇」那一種「狀態」或「情況」叫「擇法」!

7、        「現象」,比如「世間的現象」叫「世間法」也稱為「一切法」!

 

【法塵】:「心」所「抓持」、「攀緣」、「認識」的對象!而讓「心」產生「執著」「現象」的也叫「法塵」!

我們的「意根」大腦,對「眼耳鼻舌身」「前五根」所「觸對」「色聲香味觸」的境界;會以「自我意識」來「分別」這個境界是「好、醜」、「善、惡」等等,這就叫「法塵」;而我們會憶念「過去印象」,這也是「法塵」的作用!

 

【四依】

「四依」是修學「佛法」的態度和通往「理性」、「真理」的原則!一般我們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依人不依法」,弟子往往認為「祖師」或「我的師父」說的必然是「對」的,卻不知;連佛所說的都需印證了;何況是「人」說的!

 

【修學的態度】

佛教的修行是以「理論」為「假設」,而以「身心境」等「對象」去「印證」「理論」的真確性!如果只是「預設」,那所「預設」的,只會停留於「思想概念」而已;是不可能「身歷其境」而「得到佛法利益」的,而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即使「佛所說」的,也都只會是「需要印證」的「假設」,而這種經由「假設、質疑」而「實證」的精神,連「世間」的科學家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個「真理」的追求者!

「佛法」的修學分為「理論」和「實證」!若以「理論」和「達到理論的方法」來「傳授」別人的叫「度人」,而以「理論來自我印證」的叫「自度」,所以「自度」和「度人」本來就是「並行不悖」的,但現代的人常用「先自度再度人」來當作「自利」的藉口!

追求「自利」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連「什麼是度」的道理也不懂,或以「先自度才能度人」為「自利」藉口的「非直心」,那是連「面對自我」的「自度」也作不到的!

 

【依義不依語】

「依義不依語」是依「言語文字」的「內涵」「意義」去深入,而不是「言語文字」的表象,比如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指「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別人」,而不是真的「把自己給燒了」!

比如;菩薩「燃臂供佛」;是說「菩薩」遵從佛陀的「救度」的教化,而以「犧牲自己」、「度化眾生」的「菩薩道」「萬行」來供養佛,而不是真的去「燃臂」!

比如讀「伊索寓言」是要了解故事所要傳達的「教化意義」,而不是真的認為「狐狸會講話」!

 

【依智不依】

「依智不依識」是指;以「事件」、「對象」的「本身」所顯現的「無我慧」來「理解」和「觀察」、「判斷」,而不是以「自我的預設」來「認識」、「分別」!

「以自我為中心」的就是「污染」;這在佛教稱為「識」,而捨離「自我」的,稱為「智」或「實相」!

「本然」的「實相」狀態叫「慧」,而對「實相」的「觀察作用」和「觀察後的作為」是「智」;這是我個人對智慧的簡單「判別」!

 

【法相】:是「世間存在」的「現象」!又稱「一切法」或「諸法」!

 

【非法相】:是指「世間存在」的「狀態」;這是說;「世間」不過都是「因緣」「聚散現象」、「時時變化」、「沒有實在不變」「自體性」的「暫存」「狀態」;而所謂的「自體性」就是「不需因緣」可以「自己作主」的意思。說「非法相」;是佛說「法相」的「因緣暫存性」來打破凡夫執著「法相」是「實有、實存、不變」的妄見!

這個「因緣狀態」是要依「存在的現象」才能「表顯」的,而執著於「世間現象的外相」,也看不到「因緣狀態」,所以佛不離「法相」說「非法相」;雖不離「法相」,卻否定「世間存在」「法相」的「實有」和「單一因緣不變性」!

 

【性】是【法性】的簡稱:是指一切法相所「共同特性」,雖然「世間存在的法相」是「各異不同」的表現,但他們都有「共通、共同的特性」,比如「石頭」和「人」的種類雖不同,但他們都是「依因緣變化」而「變化無常」的,也都會依所具備的「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這種「能依不同因緣變化而變化」和「無自主自體性」的「特性」,就是「石頭」和「人」的「共通特性」!

 

【世界】是「時間、空間」的「世間一切法相」,而這「一切」也都是「暫存」的「妄相」,所以稱為「非世界」!

 

【般若經的「是??」「即非??」「是名??」】

「是??」是指「法相」!「即非??」是指;由「法相」見「因緣狀態」的「非法相」!「是名??」是指「法相」雖是「因緣狀態」的「無實性」,但能依因緣而成就現前的「法相」,所以一切「法相」雖然都是「因緣變化」的「假名」,但也不能否定「法相」的暫存!

因為凡夫迷著於世間存在的一切「外相」,所以會「認妄為實」的產生「對立、偏執」和「煩惱」,所以佛告訴我們「世界法相」;不過是「因緣條件的排列組合現象」而已,但因為凡夫的「偏執慣性」,所以;當凡夫聽到「非法相」時,又會陷入「空無」、「沒有」的「偏執」,所以;佛又會告訴我們;雖然「世間法相」雖是「因緣現象而虛妄」,但「暫存」的「法相」還是「存在」的,就像「作夢」;雖然「夢幻」是虛妄的,但正在「作夢」的凡夫而言,「夢境」確是真的!比如;沒有「前一秒」,是不可能有「這一秒」的,所以;不能否定「前一秒」的曾經「存在」,而「這一秒」的狀態,雖然不等於「前一秒」,但「前一秒」的狀態,會影響「這一秒」!所以;「這一秒」是沒有自己的「實有不變」性!而「前一秒」或「下一秒」也是如此!換言之,一切;都是「各種因緣」的互動運作而已!

佛的說法,是為了打破「凡夫的偏執」慣性,所以;當我們「偏執」「世界法相」時,佛就以「非法相」來打破凡夫對「法相」的偏執,當我們偏執「非法相」時;佛又會說「是名法相」來否定「非法相」的偏執,這是「佛」為了【捨離偏執】目的的「教法」,而不是「認可」或「否定」「一切法相」「存不存在」!

「佛教真理」的根基,來自「因緣觀」,而依於「因緣變化」的,就不能說是「空無」或「實有」,因為當我自觀察「當前」「一切」的「生滅」現象,都只是依「別人」和「先前因緣」來決定的,而我們在說「當前、現在」時,這所謂的「現在」也早已成為「過去」,「事物」;也會因為「所組成的結構條件」「不斷運作」而不會再與「認識」時相同!

以「因緣觀」來說;「存在的一切」,原本就是「無法抓持」的,但凡夫的心往往「會緊抓我們所認為的存在」,這種「現象」就叫「執著」!

以上所說的,對初學者而言,可能「艱深」了些,那是因為;「佛法」以「突破凡夫慣性」為目的,若以「實踐」而簡單來說;當「出現」我們所關心的「人事物」等境界時,學會先「觀察」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組成條件」,就不會迷著於「事物」的表相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和「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