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一)

煩惱的原因是【因為「無明」所以「愛貪」,因為「貪愛」所以「煩惱」】,而「無明」是「以我為實」,是不明「無實、無我道理」的意思!

凡夫以為「自我」為「實有、實在、實存」的,而以「實有自我」為「中心」、「立場」、「出發」來「判斷、造作一切」,也會出現「保護自我」、「愛惜自我」和「愛著生命」的「凡夫特性」,這也是凡夫「流轉生死」的原因!

以「自我」為中心的,就有「掌控欲」的「我的所有」、「所屬」和依「自我」的「順逆判別」,自然就有「合我心則貪」、「不合我心則瞋」,原因自然是「不明無我」的「痴」,所以依「自我」而「三毒煩惱」、「造業、苦惱不斷」!

佛法三係理論中,先不論他們的結論是「空」還是「有」,就煩惱的根源來說;不管是「緣起、般若」的「無實、無我」;「唯識」的「末那」;還是「唯心」的「污染」都指向「自我執」!

所以「自我」是「佛法」任何宗派共同認可的「問題根源」,所以學者應如實的回到;如何「超越自我」的根本問題,至於「超越自我」以後的「佛果境界論述」,只是「勸發凡夫修行的誘因」,等「超越自我」以後,自然會在「境界」中而無需多說!

處理「自我」的方法有兩大類,一種是以「定力壓伏」或是「以其他緣(比如佛號)來替代」;一種是「超越自我」、「無我」的「如實觀」!

依「自我」和由「自我」所延伸的「情境」,是凡夫的「慣性輪迴」,這種「無始以來」的「約束力量」自然是「強大無比」的,如果不能透過修學來「強化心力」,要突破束縛是不太容易的,所以「止觀」的「方便」,就成為能不能「超越自我」的重要關鍵!

佛法的「止觀」目的;是以「強化心力」來超越「自我」、解脫「束縛」,如果把「強化的心力」,「反其道」的導入以「自我」、「自愛我」和依「自我」所延伸的「情境」上,就會比「未修止觀」時的「束縛」更加「束縛」!由此可見「無我正見」的重要性,這是學者應特別注意的!

比如把靜坐後的「身、心變化感受」當作「修行所得」的「殊勝境界」,而「自以為有所得」的「不斷追求」,就會因為「執實」而產生愈修愈「貢高我慢」的現象!

凡夫的「身心變化」是由「業力所現」的,而因之而生的「感受」和依「感受」所產生「貪瞋互動反應」,都根源於「自我愛」!愛著「身心變化」和「感受」,這等於「愛著」「自我愛」,也會愈「堅固」「自我愛」!

「自我」是「虛妄」「因緣變化」的「暫存」,而「止觀」時「所觀」的一切也都是「虛妄」的,我們只是以「虛妄」的「自我」來「起觀」「虛妄的一切」而已!而既然「自我」是「虛妄」的,「想要掌控」的「心念」也是「虛妄」的!

「超越自我」是「不否認自我的暫存性」而「不受響影」,這是以「止」的覺知」「專注力」來「觀」「自我」的「依緣無實狀態」!

「止觀」的方便是「靜止狀態」的訓練,而相對困難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動態」中能「覺知的提起」「捨離自我」的「正念」!

當學者了悟佛法的「無實的道理」後,在「能覺知」的前提下;只需以「無我法則」來「統攝佛法」,甚至把「超越自我」當成「口訣」來時時提醒自己,就能導向「佛法」的境界而「通向」「無住」!此時;太多的「佛法名相、理論」的,反而有可能成為「單純」「捨離」的障礙!

「自我」不是因為「修行」才變得「虛妄」,而是「原本、本然就是虛妄」的,而「身、心、人事外境」和「掌控欲」的「本然」也是「依緣無實」的「虛妄」,至於所謂的「修行」只是提醒自己「時時回歸本然」而已!

能覺知而提醒「無實」時,就是在導入「超越自我」的狀態,相反的「無覺」的「迷」,就是「自我情境」的延伸!

「身心」、「人事物外境」等一切都是「自我」想要掌控的對象,而一但「超越自我」時,想要「掌控的心態」就會「降低」甚至「破除」,至於「大乘」的修法;如果不能「超越自我」,又如何「利他無我」?

「原始佛法」以「四念處」依「身、受、心、法」的「次第」來「斷除身心」的「自我執」,也有直以「心」為下手處的修法,但目的都是在處理「我執」,而不管是「心」、「自性」或「一切」,只要是「存在、出現的」,依「人」的「概念」來說;就會有「實或無實」的問題出現,而如果「不執著」是正確的;試想;是「實」還是「無實」更相近「不執著」?如果連「無實」都「不能執著」了,又怎能「執著」「實」?

「外在人事的境界變化」和「身的生老病死」,其實「自我是」無法「掌控」的,但問題就是「對無法掌控的卻想要主導」,也因為「不如我意」而煩惱不斷,這不是說我們要「完全」的「不作為」,而是要能認知「人」只是「決定結果的因素、原因之一」,而不是「完全的主導」,也只能在「投入能作為」後「隨緣放下」!

對於「世間、出世間法」;凡夫都是「感性」的希望「佛、菩薩」能「不依因果法則」的「恩賜於我」,卻忽略「佛、菩薩」是依「因果」而修得的,而「佛、菩薩」只會「教導」我們「自己」如何依「正確因果」的累積修得!這冀望「依因果修得」的「佛、菩薩」,能「不依因果的賜予我」,那是不可能的,但無奈的;這就是凡夫的「人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