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印心】
【Leong ○○師兄】
【觀現象的實相】~~~ 今晨剛看讀了這篇文稿。好棒呀﹗ 大德可否如有時空再麻煩談一點點或一些有關祖師禪宗參禪的理與事﹖想再來弄明白弄清楚一兩點修行方面的事與理。感恩師兄用心良苦了﹗再謝謝了﹗
【回應】
Leong Seng Chen師兄慈悲;
歷代某些禪師大德;雖然有「以心印心」的說法,但還是不離以「經典」來「印心」,比如「六祖」以前 是以「楞伽」印心,後來以「金剛經」來代替,所以;禪宗祖師「印心」的依據還是「經典」!
而「祖師」是「各有根機」的,也處於與我們不同的「時空背景」,所以對祖師所述「證境語錄」的認知,也會因之而有差異,若真的為了了解「祖師」的參禪語錄,就必需進入他們所處的文化、時空背景才能稍作「觀察理解」!
但即使能如此;學者能不能契合「祖師根機」這也是問題;更何況;還有歷史上「經典傳入漢地」「完整性不足」的疑慮,和「現代獲得佛法普遍性增加」等考量,所以還會有「印證」「佛法」可靠性的考證問題產生!
所以;末學認為;不如回到理解、悟入「祖師」能「印心」的「經典」來得「直接」,試想;祖師是以「經典」為準則來印證所學的,我們卻以「祖師」有「根機」、「時空」侷限性的語錄來印心,這豈不是「二次傳播」?誰又能保證不會「失真」?
如果「經典」是「正確」的,只要「依經典而修」,不管是誰都會「證悟」的,而「證悟」的內容也必然相同;所以;祖師能依他們的「根機」和「當時的時代因緣」來「證悟佛法」,而現代的學者,也必能依各人的「根機」和「現代因緣」的來「證悟佛法」,而祖師的能「證悟」,也不過是證明了「經典」的「可信、可證」而已!
換言之;祖師參禪的「理與事」若不合於「經典」的,末學是「保留」而「敬謝」的,而合於「經典」的,只要「回歸經典」即可!所以;末學以為;由經典的「原則」、「法理」來契引悟入,是比較「實際」的修法, 這不是排除「祖師語錄」的參考價值,而是要以「適合」「自己根機」和「時代背景」的來契應「佛法的根本」!
「經典」都會有「理事」「行證」的部份,以「金剛經」為例簡單的說,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存在於「時間、空間」、「身、心、境」的一切「現象」,而「無相」的「無」就是「理」!是指「因緣聚散暫存無實」的「法性本質」!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事修」!而「無實」的「結果」必是「無住」!
「是??即非??是名??」;是「相」、「離相見性」、「性能緣相」!
「是??」是指「現象」的「表象」;「即非??」是「現象」的「因緣本質」!
「是??即非??」是說;「觸對」「現象」的「表象」時,觀「現象」的「因緣本質」而離「現象」「表象」的「住著」!
「即非??是名??」是說;「觸對」「現象」的「因緣本質」時,觀「因緣本質」能緣生「現象」「表象」而離「因緣本質」的「住著」!
更以「一合相」和「斷滅相」來說明;對「現象」的「表象」和「本質」的「執著」!
全句甚至全經的結論;是「離一切住著」!
末學重視「因地」「可修可行」的【「覺知現象」、「接受本來狀態」、「觀察可投入的因緣」、「投入因緣的作為」、「收集過程經驗」和「捨離放下」】,對於「經典」、「語錄」中「果境」的過多「描述」,不去多去論述,畢竟;凡夫只能說凡夫的所需因緣!
「事修」的原則是;依觀「現前的現象」的「前緣」來「捨離現前的現象」,或更簡單的觀「現前現象」的「本來狀態」,而如實呈現「現前現象」的「本來狀態」,而「本來狀態」如果是「無常相續、因緣變化」而「無實」的,結果必然是;於「一切存在」「無法住著」!
而以「禪宗」來說;這「能觀所觀」的,不管是「心念」、「妄心」、「真心」、「覺性」等,只要是「會出現」、「已出現」的「現前存在」,都只是「現象」而已,更是「依待假名」的「戲論」、「方便說」,皆應起觀「實相」而「捨」!
「四念處」是以「身」等次第為起觀「對象」!另外;還有以「息」為修止觀的所緣對象,不管是依那一種「所緣」起俢,目的都在「加強」「覺知、觀照」的力度,而逆轉凡夫「住著」的「習氣」、「慣性」!
於一切「無住心」的,就是「清淨心」,這不是否認現象的存在,是於一切「無所住」而得「心無所礙」!
於觸對一切「現象」時,能否時時「提起」「無住正念」,是能不能「無住」、「無礙」的關鍵,禪宗是直以「心」為止觀的對象,而有「妄心」、「真心」的分別認識,其實;「覺妄即真」、「住真即妄」,「真依妄有」、「無妄無真」才是「真心」,而「依待無實」的特性,就是一切法的「自性」!
對【結果】來說,要不要住著境界而生「妄念」是「心」的決定,所以「唯心論」會說「妄念」是「唯心所造」的!而是不是要「覺知」「妄心」而不受影響,也是由「心」的決定,所以;「覺知」、「不受影響」而稱為「真心」的,也是「唯心所造」!
然而;以【因緣觀】來說;「心」的造作「妄念」是「依緣住著」而來的!而「無妄心」或「不住妄心」的狀態就是「真心」,而不是另有一個「真心」,所以「真妄」還是不離因緣關係的現象!
佛法的「理論」、「原則」,並不難了解,最難的是「能否覺知現前現象」,具「無我正見」的能覺;自然能連結「因緣的本來狀態」而「無住」,所以;以「正見」為主導而培養「覺知力」,是啟動「解脫束縛」的關鍵!
法門有兩類;一是替代,二是如實面對,在此先不論所學法門優劣,重點是;「能不能覺知」,是不分任何「宗派」、「法門」都應具備的基本修為,因為;能提起「覺知」的,才能以所學的法門來對治,否則;不知患之所在的「隨妄念逐流」者,即使所學的「法門再高再妙」,也是毫無用處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