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與禪觀】
【陳○○師兄】
「末學有過這種無我的境界體會,這是在十二年前的長年夏季(大馬)的冬季的一個深夜裡,因為發高燒,外熱內冷(自懂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後來發覺是被蚊子叮的骨痛熱症),燒得神智迷糊,冷得全身哆嗦,上下牙關打得咔咔作嚮不能自我;當時是住在鄉下村莊要看醫生很不方便,自己根本就舉步難行,開車就別說了,雖然可以叫找人幫我,可是主觀的因素沒有這樣做,再說當時雖然神智不很清醒,但心中卻莫名的自信認為「有佛法就有辦法」!就在這樣肉身痛苦和心識冷靜的狀況下 —— 一心的「念」起末學的萬難「解惑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不知過了多久……由迷迷糊糊中看到了……清楚的看到了哪個「被知的我」的「自己」……在辦事室的書桌遍的地下右則躺,捲縮成一團打著哆嗦痛苦的樣子,那刻……「不被知的哪個我」的心裡生起一個念頭……「嗯,他(被知的那個我)生病了,原來是如此的痛苦無奈的」!
「不被知的我」的心裡就像感覺「第二者…被知的我」的狀況,這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也沒甚麽大不了的……,接下來又迷迷糊糊的不省人事的「睡著」了……,直到窗外傳來清脆明亮美妙的歌聲 —— 鳥鳴聲叫醒……,這刻「被知的我」才又從迷迷糊糊之中醒了過來……;只是此刻之後的「我」感覺全身疲乏酸痛無力,但是,意識卻分外的清醒爽朗!
意識醒了,但末學「被知那個我」卻還是不願從”地下床”爬來,那是因為昨晚的”經歷”實在是太讓「被知的我」尋味……。就是如此神奇……「被知的我」昨晚那痛苦的身裡肉身病既然到了中午就不藥而愈,只是身體的疲乏再過了一夜就完全康復了!以上只是末學讀了 劉師兄您心得分享的回應報告,也是末學自認"四年苦修"中第三年內的”意外收穫”……,居於末學個人佛學……學佛膚淺愚鈍,在此敬請 劉師兄 您能給於開示!感恩!阿彌陀佛」
【回應】
師兄慈悲;開示不敢,僅提供個人經驗參考;感恩!
「意識」的「影像顯現」雖然也是「因緣現象」的「無我」,但「無我」並不是「沒有我」、「忘我」或是有另一個「我」,是「沒有不變、單一因緣、主體」的意思,是說;「存在的一切無非是因緣依待的暫存現象」而已!
雖然「禪觀的佛法」重在「自我愛」的破除而不重「身心」的變化,但並不是否認「身心會變化」!其實「唯識」和「唯心」、「禪宗」和許多重視禪觀的宗派,也會把「禪觀」時的「身心(猶其是心識)的變化」記錄下來!
師兄的情形,應是「禪觀修行」、「苦修」的過程中,「身心的轉化」!除非是往生時不得不的「四大分離」,否則;凡夫的「自我愛」會緊緊抓住、保護「身心」而妄認為「一合相」,而在「禪觀」的修行者,會在「禪觀」過程中,依「各種法門」的修行而「釋放」!
當然;「身心」是互相影響的,但我們就只以「心」的部份來說,所謂「不被知」和「被知」的我,都是「自我意識」的「投射」,這在「禪觀者」,是屬「正常的」現象,在某些宗教,會把他稱為「靈」或「元神」! 而「唯識」更把「深層」「自我意識」「投射」的各種狀態、功能,安立不同的名相!
特別的是;師兄是在「苦修」而「病苦」中出現,而在「定中」和「四大不調」的狀態下,更容易產生「意識深層」的「自我影像顯現」,除了定境以外,有人會把「意識」的「投射」、「顯現」,稱為「幻覺」或「夢境」,而以「不理會」來處理,但事實上,對出現「意識」「投射」的人來說,不管是「什麼境」,都會是親切如實的,所以;與其說是「幻覺」、「夢境」而「不理會」,不如「正視」的處理他!
末學的處理方式,只要「覺知」到出現任何「意識狀態」,都會「自我提示」;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緣現象,是因為修「禪觀」而產生的,而依緣而來的;也必然是依緣而暫存、無實,更會因為「無常」而不斷變化!「覺知」、「正視」而「不拒、不迎」是末學處理的原則!
要說「被知」或「不被知」的「自我」是那一種「意識狀態」,「唯識學」所分的大類小類,可就多了,要研究透徹;不如歸納為「法則」,因為他們再多,也都是「互相依存、依待」的,但如果這「互相依存、依待」的變成「互相緊抓」,就是返迴「凡夫境界」,若認清「依待關係」的,就會是捨離「住著」而相近 「無我」!
出現了【捲縮成一團打著哆嗦痛苦的樣子】的現象,此時;在凡夫就會出現「貪著生命」的「不捨、緊抓」!而修行者,確應觀生命「無常故苦」,千萬不要「住著」於了「被知」或「不被知」的「自我」等等的「表象」!若「住著」了,就會出現「靈性」甚至「自性」的實有執著了!對於【尋味】等一切心念,也應觀因緣而放下!
師兄所採取的法門;表相上是「心經」;但若只是「心、口念經文」的,可歸類於「替代」的法門,若是以「思惟」「心經」的「正念」,就是相近觀「實相」了,而真正的「觀實相」;是以當時所出現的「現象」起觀「現象」的「無常」等「實相」,「觀實相」;就是在印證「般若心經」!
因未能知曉師兄所行何法,所以;貼出不同的情況!但看起來;師兄是以「現象」來「觀苦」,對現象感受【原來是如此的痛苦無奈】;這是「接受苦的現實」,若以「考驗」來說,「接受」、「安心」的觀念,才會突破「不接受苦事實」的階段性束縛,而進入「另一階段」的修行,就不再只是「文字概念」而已,若突破了原有的「不接受苦的觀念」,也會出現另一種「安心」、「類似法喜」的「情境」,但應注意的是;這也是「會不會貪著樂」的另一種考驗!
再深一層來說,若因「病苦」,而產生「煩惱」,就是「煩惱魔」,若因「死」而產生「恐懼」,就是「死魔」,若不能「接受現況」的就是「心魔」!至於「天魔」;「心魔」不生;「外魔」不侵!而「魔」是「障礙修行」的意思!
最難的考驗,每個人都不同,簡言之,各人最執愛的,就會是最難的考驗項目,不過;不管如何考驗,保持「一切皆是有因有緣而正常」的觀念,觀修「實相」的「捨」,才有機會通過考驗!
總之;禪觀的過程中,會出現太多太多各種不同的狀況,這是因為各人的「根性、業力、因緣、法門」等關係的「因人而異」,而要說如何處理;如果是處理「現象」;現在出現的「現象」,不管是「意識的投射」、「幻覺」、「知不知的自我」、「苦」、「病」、「靈」甚至是「魔障」等等都是「結果」,對「依因緣而來的結果」,只能「安心接受」,而我們能作的是;由「現象起觀因緣法性」,這是末學個人採用「不離原則」的「方法」,也時時要求;在無論何種「結果、現象」出現時,能不能「提起覺知」而起觀「因緣」「實相」!
感恩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