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因果不空」與「罪性本空、唯心所造」】

○○師兄慈悲。末學「對事不對人」的「依法理代答」,敬請師兄指教,感恩!

一、如果能理解佛法的「名相」、「法理」,就能了解「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問題!

【名相】

1、【「空」與「不空」】有兩種意思;

一是世間的「有、沒有」的概念!

二是佛法「法性」的「空」、「不空」,這可以連結到宗派的「空」「有」之諍!

2、【萬法】、「諸法」;是指「一切存在」的「法相」,「因果」當然也是「存在」的「法相」之一!

3、佛法的「三係」;「性空」說「緣起性空」!「唯識」說「萬法唯識」!「唯心」說「三界唯心」!而「緣起」、「萬法」、「三界」,說的都是「存在的一切」! 

【以「有沒有」來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是說「沒有萬法」、「但有因果」!試想;若「沒有萬法」,何必說「沒有的東西」?

【以「法性」來看】;「萬法是空性」,但「因果不是空性」!試想;世間有何不具「無常無我無生」的「法空性」?

【以「一切存在」來看】;「同是法相」的「萬法」跟「因果」,卻有「不同性質」,或是「萬法」跟「因果」,有一個不是「存在的法相」!試想;不「存在的法相」是什麼?

【結論】;把兩句分開說明,尚能分別論辨清楚,但放在一起成「對句」的結論,就會產生「互相矛盾」!

【因果是不是空性】;

「因果」的「依因有果」,就是「空性」的作用!如果「因果」「能生」,就必「能滅」,至於如何滅;「受過即滅」!這「因果」的「能生能滅」,說的就是「空性」!所以「因果」也是「依因緣變化」的「空」!

【問題的徵結】;

原因是對「空」的「名相」理解,【時而以「有、無」來認知,時而以「空性」來認知】,所以才會造成混淆誤會!比如「罪性本空」,就是在說「罪業」的「空性」而不是「有無」,所以並不是說「造業沒有罪過」!而是說能「依因緣生滅」!

【以佛法的「法理」來說】;

「空」是「空性」,是說【「世間一切存在」,都是「無常變化、沒有單一因緣主體」,一切不過是「因緣聚散現象」的「無我」,會如此是因為「無實性」、「無自性」】,所以「無常、無我、無生」就是「空性」!而世間一切「相異的法相」,都具「相同的特性」,這同一特性,就是「空性」!

或許說「因果不空」,是要強調「因果」的現實,但事實上,莫說世間人尚有「因果觀念」,而「學佛者」誰不信「因果」?相反的;對於不信因果者,即使「因果現前」,或「說的再多」也是不會信的!

【「因果是空」,但「因果如實」】;所謂「如實」是說;「因果」雖是依「空性」而變化的,但既然已造「罪業」,只要「因緣現前」必然還是會「受苦」的而佛經有偈:「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應珍惜當下「能為善的機會與作為」!

「轉業」的問題,末學常以佛陀的「鹽喻經」來比喻的;「鹽」喻為惡業,水是善業,同樣的「鹽量」放入「杯水」和投入「大河」,雖然「鹽」的份量是同樣的,但因水量不同,所以「感受」不同!故;與其懊惱惡業,不如廣行善業!

感恩!

不相應「慧」的「三昧」只是「定」,是壓制而不徹底的「世間共法」,唯「慧」才能解脫,所以說;如果「達三昧就沒有業」不但是錯的,本身的說法;還是不離「妄想逃避業力」和「轉業」的概念,而由「鹽喻經」來看,對「業力」,就只有捨「自我愛」的勇於「面對」、「接受」自己所作過的一切,也要努力當下應當的作為!

重點是,這裏所說的「三昧」、「加持力」、「佛的力量轉」和「無心」、「唯心」的【發心】,都是依於「人性」的「依賴」和「逃避」,而只是尋求「轉業」的「對象」不同而已,卻不知;「想要逃避」的心理,就是「自我愛」的表現!

而對過去所造的「業果報」,不是去想、去學「如何逃避」,因為除了「自己」「面對」、「承擔」和積極「善行」以外,不是「誰」、「三昧」或「什麼」能消除!別忘了;即使圓滿如佛,晚年還會生病,即使把他美化成「示現」,那他為何要示現?

「空性」是本然如此的,而不是「明心見性」後才有,所以佛說;『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罪性也是如此,罪的特性是「空」,而空是本然如此的,所以沒有「永遠不變的罪、業」,是無關是否「明心見性」或境界如何的!

「心」是「業」之一,但「口、行為」也是,雖然;心是造作的始作俑者,但「心」確是依「境」而造作的!而由「心」出於「口」和「行為」所造的業,是輕是重也並不相等同!

「心」的造作,是受制於「境」,而不是「無因獨起無明」而造業!甚至到「無我執心」時,過去所造的業,還是會有「因緣會遇」的機會!比如提婆達多的「出佛身血」!所以;「無心」是不再造「未來惡業」,而不是連「過去的業」也消失!

修行不是「心不存在」!佛陀成佛時的四十九年教授,心還是存在的,只是破除「我執」,而不依我執起心動念而已!所以說;不是「心不存在」,而是了悟「心不實在」而「不生煩惱」!而觀「心不存在」或「不實在」的確也是「心」!這不是吹毛求疪,需知;「一字之差,天地之別」!

「罪性本空」不是「唯心造」,是「心」依「境」等「因緣」造」!

「業」能「決定」「受報體」和「受報環境」,而「投胎的動力」是依「無明」而有的「自我生命愛著」(我執)而來的,「罪業」也是依「自我生命愛著」(我執)而造作的!

佛法以「惑、業、苦」來說明,因為「執我為實而迷惑」所以「造業」,因為「造業」所以「煩惱受苦」,受苦時再起「愛著無明」,如此輪迴不已!所以「無明」、「貪愛」是罪業的所依!

「初果」是破我執的開始,最多只要「七來人間」就能圓滿,而「七來人間」的原因就是「我執」的「徹底淨除」,但既來人間,也必會承受「過去所造的業報」,只是「聖人」已入聖人之流,所以無憂受過!

雖圓滿證果的無學聖者,因為「捨」「我執」、「自我愛」,所以不再具有「未來投生」的動力,也因為沒有「受報主體」,所以「結果」是不再「受報」,這與凡夫「為了自我愛」而「尋求」各種「救濟、依靠」來「逃避業力」的「畏果心態」是不同的,如目鍵連尊者,雖已證圓滿而神通自在,但為了了卻過去所造的業力,所以還是「甘願受報」!換言之;目鍵連尊者,如果有逃避業報的心態,就有「自我愛」而不可能「證果圓滿」!

說「無心」即「無業」,這是說得太簡、太快了,因為業有「過去、現在」,若說「無心」,可說「不再造未來輪迴受苦的業力」,但過去的業力,還是有「因緣會遇」的機會!

以「因緣」來說;唯有「面對」、「不再犯」、「受過」和「作對的事」,才是處理「罪業」的觀念、態度!也才是「真懺悔」,這是凡聖皆然的!

如果說;因為「唯心所造」,所以「無心」時連「過去業」也消失了,這就「撥無因果」!

貼文是以「唯心論」的角度來論「罪業」的!而以「罪業」來說,不論是「轉業」、「三昧」、「加持力」和「唯心」,他們雖是不同「名相」,但都是【排除了「自己面對」】以外的「他力」,即使說的是「唯心」,也是希望由「無心」而能「無業力」,其目的還是在【無業力】!這只不過是把【認為「轉業」、「佛陀」等「能轉業」的「對象」,轉成「三昧」、「加持力」和「唯心」的「對象」而已,「逃避」的本質是不變的!

而「無心」;應指向「不再造新殃」,對「舊業」;應該是不因「過去業力」現前而起「煩惱」!

「境」、「業」」都是「結果」的「果相」,所以與其「轉境」、「轉業」,不如「因地」的「轉心」!

「唯心」是「唯心所造」,而「因地」的「轉心」,是「觀一切因緣」「互相依待而變化無實」,這雖也是「心」的作用,但「心」的本身也是「無實」的,這是與「唯心論」最大的差別!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