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自性】

「慧根智命,覺為先機,契理行道,無礙法依!本然無為,身息虛空,或悟不悟,無一不是」!

祝 師兄;悟無實無得之理,行無住無著之道,度無量無邊之眾,登無生無滅之境!所疑者,末學心得分享,感恩!

佛法難在「不解」,不解的原因在「沒有」或「不想」建立「基礎」,「沒有」的原因之一在「不知道」「佛法」有「基礎」!「不想」的原因之一在;自認所學是「最高、大乘中的大乘、最了義」而捨棄了「基礎佛法」的打底!

研究「理論」的目的在「實踐」,不能「實踐」的原因之一;是以為「研究」就是修行,或因為「理論不通」而找不到「下手處」!這都跟是否具備的「佛法」「基礎」有關!

【「無生」是「存在世間一切」的「法性」,是「無自性」、「無實在、固定不變的本體」】;所以【「生非實生」、「滅非實滅」】,故稱【不生不滅】!

「世間一切」無非是「因緣的聚散現象」而已,而能有「因緣的聚散現象」的原因,就是「無實在、固定不變的本體」,這又稱「無自性」!

所以「不生不滅」;不是「對立」於「能生能滅」而另外、獨立「有一個」「不生不滅」,所說的是;「能產生」「生滅相」的「生滅」「性」!也就是由「能生滅」的「法相」,見「無實體生滅」、「無實體」的「法性」!

「生滅相」是指「現象」的「變化」和「因緣的非單一、聚散」,佛法稱「無常、無我」,而「能」「無常、無我」的「性」,就是指「空無自性」!

「空無自性」,所以能「生、滅」,也就是說;沒有「不變的實體」,這是由【法相】的「能生滅」「現象」,證明「無實體」的意思,「無實體」,指的就是【法性】!

當然;「無常、無我」也是「法特性」之一,但依「次第」來說,依『無常、無我』,才能得見「無生」境界!所以;【說「不生不滅」的目的,就是要由「生非實生、滅非實滅」見一切皆「因緣依待而有」的「畢竟空」】!

修行,就是由「生滅」的現象,悟見、安住、證入【生滅假相】當下「不變」的「法性」「本質」,這裏所說的「不變」就是;一切「存在的」,都是「依待而有」而「畢竟空」!

換言之;儘管世間【生滅假相】「不斷」也「不能否定」,但不過都是「彼此相依待」的因緣現象而「畢竟空」而已,而修行;就是要安身立命於【生滅假相】的「畢竟空」!而說「空」的目的,自然是【達到不為「生滅現象」所惑動】!「不為惑動」,就不會煩惱而枉造「生死業」了!

這「能生能滅」;是指「存在世間一切」皆依「因緣變化」,而「不生不滅」,是指;「由因緣變化」得出;既然「能變化」;自然沒有不變的「實體」而稱為「無自性空」!換言之;若有「實體」,也就不會「生、滅」、「變化」了,所以【「生的現象」並非「生出實體」或由「實體」「生出來」,「滅的現象」並非「滅去實體」或由「實體」「來滅」】!

【「不生不滅」,不是「不會生也不會滅」】!如果理解為「不會生也不會滅」,那在「生滅」中,要找一個「不會生也不會滅」的,這只是凡夫;由「會生會滅」所產生的「對立」「概念」,而「對立」,就是「妄想」的「分別執著」,這更是虛幻無實的「玄學」!會有這種理解,原因就是不解「相、性」、「理、事」「互動關係」的誤解!所謂「互動關係」,就是「由相見性」,「性能緣生相」,「由相得性」,「依性生相」,「不住性相」、「依待而顯」,是「性相不離而相即」的!而「理、事」;不過是「名相」不同的「理同」!

佛法的理論;「一切」都是「依因緣而變化」的,而「因緣」還是「依其他因緣而變化」,所以找不到「原始、源頭」,所以要人去找「原始、源頭」的法門或修法,那是浪費生命時間的!

而所謂的「原始、源頭」就是「依他緣起」;由「因緣的依待關係」,得出「法則」,並將「法則」,如公式般的運用,而在「觸對」境界中依「法則」去「觀察」、「印證」「能所」的「法空性」,最後的目的當然是「除妄」而不執!而既然一切「一切法」皆依他因緣而變化」;那「自性」、「自有」、「實有」的概念,不過是凡夫的「妄想」而已!

若說「自性」,那依「緣起法」來說,就要請問「自性」的「因緣」為何?因為「存在的,皆不離因緣」,換言之;不管是「自性」或什麼名詞,只要是「出現」的,「佛法」都會去追問;「自性的依他因緣」是什麼?「自性」若不是依他因緣」,「不需依因緣的,如何產生「需要依他因緣」的?縱使「不需因緣」的,能產生「需要因緣」的,這「不需因緣」和「需要因緣」的,不正表現出互為「因緣」嗎?而「中觀」論說的「八不」,就是在論述、證明「依他因緣」而「畢竟空」的如實性!

佛法的「理論」,是要證明「沒有初始,也沒有不變,更沒有「不依他因緣」的,而結論是「無實性」、「無自性」而「不著不執」,也不是要去逃避、排斥生滅現象的「有」,而是在「生滅的世間」,安住在「生非實生,滅非實滅」的「不生不滅」「境界」,而不受「生滅現象」的影響!

為了「理論」的理解,或許會創造或延伸許多「名相」,但實際的修行,卻要把握「法則」,所以以「因緣法則」的「此故彼」,來衡量看待所學、所修、所觀,就能「分辨」是不是相應「緣起的佛法」,剩下的問題,就只是有學者【敢不敢「排除權威」的去「質疑」】而已!

除非不認為「緣起」是「佛法的真理」而有另一套理論,但「真理」是不會「相異」的!也只有「性、相、理、事」的「理通」才是真正的「圓融」,硬要把「相左」的理論「圓融」,只會落入「圓滑」而已,但佛陀應該不會「成佛」時說一套,經過幾千幾佰年後再說另一套吧?!不過;「選擇權」是在各人手中而不需為誰擔憂」!

法門是適應根機的,是因為「各人根機」所以「擇路」不同,但「最終目的」卻是不變的,總不會連「唯一的真理」也為了適應而「失真」,這是「不管什麼理由」都說不通的!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