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佛法心得】

1、        研究佛法的「流傳」是為了「排除參雜」而得到較相近的「佛法理論」而「理論」是實證的基礎,但「理論」也因為「學者、流傳者、解讀者」的「根性問題」,所以也會有「參雜」的現象,唯有不斷的「質疑」,「真理」才會愈來愈純!

2、        「佛法」不需如此「繁複」,或是要講得讓人聽不懂才算佛法,只需把握「原則」、「方向」、「不斷質疑」、「注意修正」,就會顯現佛陀所說的實相,離開這些,說得再多,不過都是些「文字遊戲」而己,真正的「原始佛教」,深入「法性真理」都來不及了,研究「真理以外」,或把「真理」文字化,就是在浪費生命!而「教導者」,只要指出「方向、原則」,對實修者來說已經足夠,至於「大藏經」,是對眾多弟子的教授,並不是所有的「學者」都要從頭學起!如果把握不了「原則」、「方向」,即使把「大藏經」背起來,最多只是增多了「論辯」的資料而已,對於「實相」,反多了「文字、所知」障!

3、        由【「依此故彼」】、【「呈現存在一切法」的「本來現象」】的是「原則」,而「本來現象」的結論,就會是「法印」!雖然如是,但「實修」講究的是「過程」,現在的學者,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去「依文字」去經驗、經歷,卻只是把聖者的「經歷過程」當課本,以為「念念說說」就是在修行!

4、        「原始佛法」重點在「本來現象」,但由「相應」「原始佛法」起修的「大乘」佛法,是在「本來現象」中投入改變未來果的因,這比只是讓「一切法」呈現「本來現象」更為困難,因為基本上;要能夠「呈現本來現象」,才能了解應該投入何種適當的因緣,而投入因緣後,還要作到「捨卻得失心」的「隨緣放下」,更要在「觀察、投入因緣」和「隨緣放下」的經驗中,累積、深化「智慧」!這是「觀察實相」,和「利他悲心」的互為增上,學者因為「悲心」所以「如實觀察」,也因為「如實觀察」,所以才能完成悲心!但「大乘」是「理解」後的「自我選擇」而不是規定,所以「原始佛法」是「佛法」的最重心,但相應「原始教義」而選擇願行「大乘」,卻是尊貴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