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

【王○○】

 劉奕壯師兄: 這一兩天我一直在思索<學術>這個詞.所有的學習不都是學術嗎.去佛學院學習算學術嗎.透過研討而讓自己更深入了解名相.這算學術嗎.寬謙法師在<唯識三十頌暨八識規矩頌>也說了.今天的20集只是以空中鳥瞰的方式來簡介八識的架構.既然只是介紹而已.那為何不再繼續深入呢(續說中階段唯識).因為透過文字的理解肯定是比說話教學要難的多的.是的..最近我被<三性三量通三性>搞的頭暈腦脹了.只要看到這個就馬上暈.因為真的理解不了.但誠如師兄說的<看一次就深入一次>不然我真的沒什麼動力了.這或許也是我信心的來源吧.我常常覺得很孤單的學習唯識.明明就有同學们默默的在學習.可是為什麼都不發言發問呢.這讓我想到<鄉村教學>與<城市教學>.一個是開放式的.一個是封閉式的.雖然有學術的嫌疑.但那不也是學習的過程嗎.沒有學術學習的過程.我如何理解唯識的名相呢.只是閉門造車式的理解嗎.其實我想說的是.學習唯識如果要有效益.肯定是要透過說話的.也就是所謂課堂式的教學.然後討論.如果一個班有50個同學.肯定會出5個資質聰慧的.然後再經由他們教導.最後向老師發問或是總結.我覺得正確的學習過程應該是這樣的.至於最後學員们會走向學術或是實修.就要取決於他們的<心態>了.師兄與嘉雯師姐一直質疑我 是學術還是實修呢.我想這也是取決於我的心態.如果我學到某一個程度了.我只是為了與人辯論或只是炫耀自己學了多少.我認為這就是學術.如果我學了唯識.我是以慈悲心恭敬心謙卑心來面對兄弟姐妹的.並且不斷的觀察內心八識的變化.那我認為我是實修的.所以現在的我.我認為我還是<實修的>.因為至少我是善心善念的在學習...當初師兄與徐文杰師兄交流.我覺得有一點沒事先聲明.就是<觀察內心八識的變化>.如果沒有觀察的人.事先要先聲明.不然只是文字的邏輯推理.那就落於學術了.就算是如此也要聲明阿.阿貴是這麼覺得.文字理論的推理有對的部份也有錯誤的部份.所以就很容易有認知上的問題.我想這也是徐師兄最後退出的原因...........PS:請師兄解釋一下 <伏>這個字的真意.既然無法伏住煩惱種子的變現.那為何老是說伏呢.七識伏住八識(覆). 伏什麼 .還有像 斷伏 壓伏 漸伏 永伏 壓伏 伏住 還有我不認識的<伏>...請師兄都介紹一下 感恩**

回應

因為末學與師兄只是貼文的交流,因緣、資訊都不足以觀察了解,所以「提醒」師兄「實踐」的重要性,而不是要以「學術還是實修」來「質疑」師兄!

末學與 嘉雯師姊也並不是反對「學術」的,相反的,末學是鼓勵多學的,如果能實踐,學術愈多,反而愈能幫助「驗證」,也能幫助更多人,就像學數學一樣,作的題目愈多就愈上手,對自他都是有利的!

其實「學習」不能稱作是「學術」,但「學習」包含「學術」!因為「學習」也有「實習」的成份!

一般人認為的「學術」,是缺乏實務經驗的作「學問」!或許是太多慮了,因為,就算是專研「佛法」的學術,就能多少得到利益的,過去和現代很多大德,也是不斷在「學術」性的整理「佛法」,其目的也是在幫助修學者釐清修學「方向」!

「續說中階段唯識」,這是可以建議寬謙法師的,但如果要講進階的「唯識」,「進階」,也只是「延伸」到更細部而已,那真的就更接近「學術」了!但如果真的要了解,可能就要深入的「專論」比如「俱舍論」、「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等等「論典」了,還得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唯識」的發展過程開始了解起,師兄如果有興趣,可以研究「印順導師」「唯識學探源」等書,這相對於未能跟隨「善智識」修學者來說,困難度會增加很多,這或許也是「法師」只能『空中鳥瞰的方式來簡介八識的架構』的原因!

「三性三量通三性」,可以簡言,也可延伸,末學建議先簡後繁!但不管如何,「質疑、討論、惟思」必有所得!

佛陀時代的教學是「開放式」的小班制,也可以說是「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古代的「禪宗」也是如此,這確實是會比較應機,至於提不提問,末學認為這是各人根性和需不需要的問題!

如果以上面「專論」的介紹來說,我們的學習,還是算不上「學術」,且師兄也能「實踐」,所以師兄不必擔心「學術」的問題!

其實換個角度而言,即使沒有「學術」,喜歡「辯論、炫耀」的,還是喜歡,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這是人性使然,只是有了「學術」,可能多了些說話的名詞而已!

師兄的『慈悲心、恭敬心、謙卑心、不斷的觀察內心八識的變化』和「實修的心得」和「善心善念的學習」等,末學隨喜讚嘆!但「文字的邏輯推理」是學習的過程,是不能就此認定為「學術」的!

末學當初是針對師兄所提「唯識」問題回答的,但為了提醒師兄「唯」的問題,或許強加上末學的「結論」看法,但「作用」,也只是提醒而已!事實上是,如果不了解「唯識」的重點,很容易由「唯識」落入「唯心」思想的,以佛法的「緣起論」來說,「唯心」就是外道,當然「外道」也是道,這是各人的選擇,但把「佛法」和「外道」混淆,對想修學「佛法」的學者來說,將會是極大的落差,所以才會提出警言!

對任何同修,末學的態度是對事而不是針對個人,除非不講,要講,就應該講對的事,如果別人是對的,末學也是感恩的!末學無法決定任何人對「文字的邏輯推理」「理解」的「對、錯」,但要求自己作到盡量「邏輯推理」清楚明白,但畢竟末學是人,不是聖,必有不足之處,末學也在學習突破中!

【伏】「壓伏」是暫時的意思,比如「定」,沒有「慧」的「定」,也是能暫時「壓伏」煩惱的!一般佛法以外的宗教所修的定就是如此,佛教也講「定」的暫時「壓伏」煩惱,他雖是暫時的,但在「暫時」的「同時」,提起「慧觀」作用來「破我執」,所以就現象來講,定是「暫伏」,但以究竟而言,他是達到「究竟、徹底」的一種方法和過程!

「戒」也是如此,在「定力」不足以覺知「起心動念」時,先以「戒」暫時「伏住」「身、口」的造惡,免得成為修道的障礙, 一但「定、慧」等持,是不需講「戒」的,除非是行菩薩道時,為度眾生而犯,否則是不會再犯的,所以「戒」也可以說是為了「斷」的目的而「伏」!待「定慧」時,就是「斷」了所「伏」,但「伏」或「斷」一般來說,都是指「無明」、「煩惱」!

【斷伏或伏斷】,「伏」是「惑」暫時不起,「斷」是「惑」永斷!

【永伏】「永斷」了本來「暫時所伏」!意思都是一樣的!

【無法伏住煩惱種子的變現】:是指或許能暫時伏住,但無法永遠伏住的!

【七識伏住八識(覆)】請說明出處,但「七」的「覆」是指「染污」,能覆障聖道,使心不淨,如果是「七」「伏住」「八」指的是「覆」,就是指,「八」所有的種子,都是被「七」「染污」的!「八」是被「七」「染污」的!

謝謝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