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乘】
【廖○○】
劉奕壯師兄您有您的方式能度的相應眾甚多,自應讚嘆!但是寬謙法師及其祖師皆為大乘法門行者,名相於此法門中單獨解釋當以大乘法解釋,隨經解義方能正解!意乎
【回應】
感恩師兄鼓勵!
末學所知,大、小乘是由「關懷對象、願力和心量」來決定的,不是法門,而且「法」是一貫的,所以無「原始佛法」的「我空」,如何發展成大乘的「法空」?這不是「法理」有不同,是觀者的所觀的「對象」不同!所以佛法是「一乘」的,只是因機設教而已,問題是,要讓「學的人」符合「教的人」,還是讓「教的人」因材施教?
再者,佛法是世間覺的,如果說的法,讓聽者不懂,說再多,不也是空花,再者「隨經解義」的問題,末學認為,若能貫通「一乘經義」,「隨經解義」、「以經解義」,「以修學心得解義」,是不會受拘束的!
謝謝指教!
……………………………………………………………………………………………………
【廖○○】
劉奕壯師兄,於有為法中,例如苦集滅道在大小二法的解釋就南垣北轍,因為初發心的不同乃至行做意解會有完全不相同的現世心念和果報,如賢貴兄這些年就是被這種情況搞的不清不楚問號連連,這剛開始不易察覺,有如太空梭的軌道角度一般,一開始如果有誤差,可以想見越遠誤差越來越大,劉奕壯師兄有此機緣以法會友,當互相提醒,末學如有謬誤之處亦請指教為何!
【回應】
感恩師兄提醒!指教不敢,分享心得可也!
或許是不同角度的解釋,但末學從未聽聞「四聖諦『苦集滅道』大小乘的解釋有「南轅北轍」的說法!
『苦集滅道』「苦」果的因是「集」(煩惱),這是世間因果!寂「滅」的結果,是修八正「道」的因才有,這是出世間因果!
大乘雖少論「四聖諦」,但也不會離開「四聖諦」「總綱要」的!小乘雖「急於自度」而「隨緣度人」, 大乘是「急於度他」,「以度他自度」,但度人之法理,並無不同!只是「度」的發心對象不同而已!
末學認為只有有「我執」,「初發心」相異是正常的,否則如何會有「八萬四千法門」?如果能保持「廣聞」、「質疑」、「思惟」、「印證」的修學態度,必然會不斷修正「角度」的!
末學不知道 ○○ 師兄的修學過程,末學無法置評,但不就是「不清不楚問號連連」才要修學嗎?末學雖對方向略知,但對「未聞」「未證」的境界,也是「不清不楚的問號連連」!即使是由「聖者所證」出的身教、言教,現在的受教者不也是「不清不楚的問號連連」?所以有疑問不是問題,就怕「封閉自己」,而把「佛法」當成了「法執」!
謝謝教指!
……………………………………………………………………………………………………
【廖○○師兄】
經典上「聲聞乘」為有所得法,得「空」,「聲聞乘」亦未到彼岸,聲聞乘證「有空」急入「有餘涅槃」,如無情枯木,八萬大劫盡後還復六道輪迴。於我輩凡夫亦可直修菩提道心,入學凡夫菩薩道乃至入地登彼岸,無論42位或52位那是後人為鼓勵修學而分。
【回應廖光成師兄】
「聲聞乘」證「我空」所以「不受後有」,不再輪迴,這也是「無所得法」, 只是這「「無所得法」的對象是「我」,是「身、心」!「不受後有」可以說就是二乘的「彼岸」,而只要沒有世間的「餘身心」,也就是「無餘涅槃」!大乘「無所得法」是「我空、法空」,「空」「無所得」是一樣的,只是「身心」或「身心及一切法」的對象不同而已!
二乘的「涅槃」證境不會如「無情枯木」的!之前說過「毛孔空」和「虛空空」的質是一樣的,只是量不同,如果二乘的「涅槃」證境是「無情枯木」,那佛的證境也會是「無情枯木」!否則「三乘同坐解脫床」,不是三乘都是「無情枯木」?
師兄把「無色界」的境界,弄成二乘的「不受後有」,是千差萬別的!如果「不再後有」還會「八萬大劫盡後還復六道輪迴」,那聖者和佛陀都是「大妄語者」,請師兄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才好,否則雖「無心」,卻有毀謗之疑!
能「菩提道心」的「空性」無關大乘、小乘與否,修學者可直發大乘心,但空理是兼暢大、小乘的,因空理,「小乘」可「不受後有」,因「空理」大乘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乘、小乘或因發心而方向不同,但能證,都是不離空理的!
謝謝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