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唯識、唯心】

「明心見性」也是指「見;找」「清淨的自性」,以禪宗或唯心說;是「找原本清淨的自性」,問題是「找」的「次第」是什麼並沒有說清楚?所以常會借用「唯識」的理論來解說!而唯識的「如來藏」是「轉識成智」的成果,但「唯心」卻是「直指人心」!

「緣起」是「依緣起」的「次第」得見「涅槃」的「無自性」!是「依緣起法相」見「眾緣生滅、聚散」的「能性」,這「能性」就是「無自性」!

「生滅」是「無常」;「眾緣的非單一」是「無我」,「能無常、無我」的現象,就是因為「能性」,「能性」就是「無生」、「無自性」!

「無常、無我」是「世間緣起法性」,「能無常、無我」的「能性」,就是「出世間法性」!

「能性」是「依緣而變」的特性,而「緣生即有,緣滅即無」的是「法相」,法相才會有「常、斷」的問題,而認為或把「無自性」當成「斷見」的,是把「法性」看成「法相」的誤解!而「能性」是「一切依緣」而決定的,所以無關「斷見或常見」!

由「法相」見「無常、無我」和「能無常、無我」的「能性」,所以;兩者不是「對立」,一是「生滅的事相」一是「事相會生滅」的「特性」!

當了悟道理後;修行就是要能在「一切法相中」安住「能性」,而不迷於法相的「表象」!

「自性」的定義是「不變」,理論上;如果「有不變的自性」就無「能性」,也就不會產生「無常、無我」的「因緣現象」!

如果不變的是「能性不變」,那「無常、無我」也有「能性」,所以世間的「身心境」、「有情、無情」都具備「能性」,就也都是「自性」了,但「唯心、唯識」不是這麼認的,他們認為;只有三性的「圓成實性」或第八識清淨後的「如來藏」才是「自性」!

「唯識」的「能性」,是「圓成實性」的「種識變現」,而唯心的「能性」是「本自清淨自性」的變現,這都是「自性」的不同名詞,說的也都是「自性能變」!

問題是;「自性」能變萬法,「自性」能不能「被變」?「自性學派」說的是「不會」,但「不會變的怎會變出萬法」?「變」需不需要其他的因緣的幫助?不變的變萬法,這不變的不是已變了嗎?最後,這些因為「堅持預設立場」而產生矛盾而無解的問題,只好訴諸「神祕」來解釋了!

而緣起「會依他因緣而變化」就是「能性」,他與「自性說」最重要的不同是;「緣起」是「依緣而變化」不是「自己變」!

因為「圓融」的思想,所以有人也把「自己變」的「自己」也叫作「因緣」,所以;所說、所學的是不是「緣起法」,就要看是不是「依他緣決定」的「依待原理」來判斷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