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抓取境界、不昧因果、不落因果】

【周○○師兄】

師兄法安;末學請教師兄,

這一段是說:當觸對境界時,意識心將之引導向“境界是緣起法,無實!”

然而並非意識心住著於斷滅空無,導致撥無因果,而是意識心安住於緣起之境界,並且以緣起性空之智慧融入其中,安住於觸,不取著境界。一切只是緣起。意識心不引導向抓取斷滅空,是不昧因果。不抓取境界實有,是不落因果。

我這樣說,與師兄所傳達的意思,是契合的嗎?煩請師兄慈悲,撥冗指導!

感恩合十!

回應

感恩師兄指教;

師兄智慧,如實可見!末學不敢言指導;僅以所見提供參考,末學亦得「增長」之利;而為感恩法友、同修而分享,所以而回文重貼於末學塗鴨牆,若有不便,敬請提醒和原諒!感恩!

我們知道;運用「意識心」引導向「境界」的「緣起狀態」,這是不得不的方便,待進入「狀態」時,就只有「境界」全然的「緣起狀態」了,此時的「狀態」是「自然、本然」而離「心意識」的「註解」、「結論」、「名相」、「名言」等一切「分別」的!

「境界」的「本然狀態」是「他」,而「自我意識」是「我」,當觸對境界時,只有「境界」、「他的本然狀態」而無「我的意識分別」!而「他、我」是不得不的以「意識文字」來分別描述;但在「狀態」中,根本無所謂「他、我」,就只有「所觀境界」的「狀態現況」!而在「狀態」慣性的習慣養成時,對「依於所觀」的「能觀」,也都會是「狀態」而「能所具泯」的!

而「本然狀態」所自然呈現出來的,就是「緣起見性空」、「性空能緣起」的「無生、無實」「智慧」!但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狀態」的「如實呈現」而不是「意識、名言」的「推理」!

凡夫因為「執著」「法相實有」,所以「執實、執常」而不能出離!佛法說「空性」而打破「執實、執常」!然而;凡夫卻又因為「執著」的「慣性」,所以又把「空性」「執著」為「斷滅空無」!

但事實上;這「概念」、「名相」上的「斷滅空無」,依凡夫「執實」特性來說,也不過是「實有」的「對立面」而已!也就是在「意識」中,「存在一個」「斷滅空無」!換言之;「斷滅空無」是依「執實」立說的!

所以;不管是偏向「實常不變」還是「斷滅空無」,都不過是「自我意識心」「分別」下的產物!

我們「執實意識心」的「外力干預」,就是讓「存在的一切法相」,無法呈現「原本」「實相」的原因!

對修行者而言;這種「外力干預」的產生原因,不管是對「自我」,或是由「學習」的「暗示」而來,背後的原因都是「執實」!

但依「實相」來說,會「緣生」的;就不會是「斷滅」!會「因緣散滅」的;就不會是「一合相」的「常」!而「能」「緣起聚散、生滅變化」的當下,就是因為「無實」!因為「有實」就不會「變化」了!

這因為「無實」;所以能「緣起聚散、生滅變化」,就就是「法相、法性」「不即、不離」而「無礙」的「實相」!

『因為無實所以能「緣起聚散、生滅變化」』,這是「唯一真理」而不是「異」,只是「到達」「同一真理」的「通路不同」而已,所以修行「覺知連結」時,由單一門入就能通暢其他!

只要安住「實相狀態」的,就不會迷惑於「外境界表相」,但也不能否定「外境界表相」的「存在」!

這『因為「無實」才能緣生、緣滅』的世間,或『由「緣生、緣滅」得見「無實」』等等「一切的一切」,甚至是實際、實踐「不受因果、境界影響而如如不動」,也都是依「因果」而「不昧」的!而在「因果宛然」的世間中,只是「唯我心不動」而已!

「不抓取境界」而「不受境界、因果」影響,師兄或許可以「詮釋」為「不落因果」,這不過是各人的「說明的方式、角度不同」而已,但因為「佛法傳統教育」中,有人會把「不落因果」解釋為「沒有因果」、「否認因果」、「撥無因果」,所以;「內容的註解」是很重要的!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這也是容易產生「誤解」的原因,就像「空」,就會讓「不了解空義」或初學者聯想到「空無」一樣!

而「不抓取境界」以外,重要的是;還要「不否定境界」的存在,因為「否定存在」就會走向「斷滅」!而「不抓取、不否定」、「清楚明白、不為所動」,就是「不著境界」、「不離境界」的「真正解脫」!

學者因為「著於世間、境界」才有「離開世間、境界」的想法和需求!問題是;不是「世間、境界」「抓取我們」,而是我們「抓取」了「世間、境界」,只要不會「抓取」,「世間、境界」如何又於我何干?

所以「出離」是「出離」對「世間、境界」的「抓取」,而不是「否定、逃離」「世間、境界」,這是「解脫道」「不即不離」的「自在」!也是建立「大乘」能「行菩薩」的基礎理論之一!

「菩薩」因為「悲心」的「根性」和「眾生只要累積,皆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不忍」、「不離開世間」;也因為「無我、無實智慧」,所以能「不迷著世間」,而能生生世世於「苦難」中堅行「度化大業」,這是「菩薩道」的「不即不離」!

佛法的「因果法則」是「依此故彼」,簡單說就是「因為…所以」而,「執實或斷滅」都是「認為不受他因影響」的「否定緣起」,所以可以說都是「撥無因果」的,只是「撥無因果」一般慣用在「斷滅」的理解上而已!事實上;以「因果」來說,「執實」的就會有「常、斷」的問題產生,都是「撥無因果」或「背離因果」的!

而最重要,我們要由所學的「原理、法則」來「入、見」「諸法實相」,也以「原理、法則」來「驗證、印證所見」是否相應「真理」!而這個「原理、法則」就是「依此故彼」的「因緣法則」!佛法的一切皆不離「因緣」,而「離因緣」或「因果不符」的,就不是「佛法」!

若把經文「預設」為自我的「實相結論」,不管所預設的是不是真確的,學者只會把「預設的結論」,「意識形態」的當作自己「已修」的「結論」,而不會去實踐的引入「諸法」的「本然狀態」!不去引入的,頂多只是「意識分別」而已,就失去「驗證、印證、契入」「真理」的機會了!

感恩 師兄慈悲指教!祝願 於法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