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無常】

Leong○○

 "现前种种境界,都是幻妄不实,唯是真心中所现影子。如此勘破,就于妄念起灭处,一觑觑定。看他起向何处起,灭向何处灭?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当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随他流转,亦不可相续。永嘉云:要断相续心者,此也。"

 汪狗汪叫 急狗跳牆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修無常觀時應作如是觀。就像這個光明,前一剎那的光明不能到第二剎那來,如果前一剎那的光不滅,它能光明到第二剎那、能光明到第三剎那,你那個電費應該老是一分錢才是,因為它老是滅,這個電就是生生滅滅,消耗的電會多一點,如果它的光不滅,那麼永久是那個光在放光,那就沒有無常的這個道理、不能說無常了。

所以這個光是剎那生、剎那滅的。所以光是色法,所有的地水火風都是剎那生、剎那滅的,我們這一念心也是剎那生、剎那滅。 這樣說,前一剎那的人,沒能來到第二剎那,所以你從那裡走到那邊去啊,(其實)那個人沒有走到那邊去呀,因為走到那邊的並不是(原先的)那個,這就是一切法都是剎那生滅,而從剎那的生滅就理解沒有來去者,來去者不可得,這就是無常。所以說沒有來去,而實在說是如來。這是從無常觀看。但是若從諸法自性空來說呢?你的色受想行識都是自性空的。在自性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誰從這邊到那邊去了,沒有這回事情呀,所以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就是通達了那個畢竟空,那叫做「如來」,來去不可得名之為如來 。(玅境長老 詮釋: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無常緣起法當體即性空 - 緣起性空 性空緣起 此故彼性相不二法!

回應】:

一、師兄慈悲;引導不敢,末學就所知,「理則」是重要的,所以以「理則」來提供師兄參考,感恩!

佛法的真理,是「觀因緣」的現象而得來的,而「無常」、「無我」、「無生」都是觀「因緣現象」的結論!佛法「觀因緣」的重點是「此故彼」的「互相依待關係」,也就是說「此緣依他緣而變化」!換言之;「現在;是依過去才有」,「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而現在,也是產生未來的原因」,所以;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彼此依存而無實性」的「因緣暫存現象」!

「緣起論」是認為「一切都是如此」的,但「唯心論」卻認為「真心」是獨外於「緣起」,但我們就理論來思惟;

1、「非緣起」的「真心」,能否「緣起一切無常」?若不能;「非緣起」的「真心」,與一切「緣起的無常」就「互不相關」而不能「唯是真心所現」!若「真心」能「緣起」一切「緣起的無常」?「真心」就是「緣起」的!

2、若無「緣起所現的無常」,又如何得「見、知、覺」「能所現」的「真心」?若需從「緣起的無常」才能見「真心」的能「所現」,那「真心」也是依「緣起無常」的「緣起」!

3、真心的「能現」;也是依「所現」,「沒有所現」;「能現」也是不起作用,所以才會有「能所具泯」的結論!

4、「諸行無常」是說「相續」的必「無常」!而「唯心」說;「緣起」的是「無常」,但「真心」是「常」,但「真心」是不是「依他緣變化」的「相續」?若不是;「非相續」的由何得見?

5、以上都是在說;「真心」依「無常」得「顯」,所以也不離「此故彼」法則!而「此故彼」的,必是無實性!

以實觀而言;「緣起」的「因緣觀」是觀「此故彼」而「超越」「現緣」的「實存性」,所以只要觀察「所緣」、「現緣」的「依他緣本來狀態」,就會得出「實相」!

而「看起、看滅」;不是「緣起的因緣觀」,是「分析現緣」的「認識論」!「分析現緣」的,雖表面上也說「生滅」,但事實上;還是無法跳出「生滅」的「現緣」,而在理論上;為了不斷的滅,也會「生」一個「可再滅」的「有」來「滅」!所以表面上的「滅」還是「生」!

「認識論」「現緣」的生或有因,但滅的因,就會是「不需依他因的自己滅」!「不需待因」的就是「無因論」,而不是緣起的「因緣觀」,如果真的「生起的必然會自己滅」,則相近「斷滅論」!

依他因緣的生滅,一切不過是因緣的現象而已,所以不會住著生滅相,而加心力的「粉碎」或「處理」,就是「住生滅相」的結果!

「緣起生滅」的「妄念」是「依他緣」的「現象」,所以「會生滅是正常的」,不是加一個心力去「粉碎」或「處理」「現象」,對現象「加入心力」的,雖然表面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妄念」,但此舉不但不會使妄念當下「冰消瓦解」,反而是增加了一個對「妄念現象」額外的「相應心念」,因為接受了妄念的影響,所以才會想「消除妄念」,而妄念本是「無常」、「無實」的;所以「消除妄念」的心念本身就是一個「妄念」!要「以妄止妄」,不如觀妄的「如實」!

只要觀心念的依他緣,即不住「妄念」,不住「妄念」的,管他「妄念多少」也是不住!只要「不干預」的回歸「無實」的本然,妄念就「與我無關」!不管「現緣」是妄念還是「什麼」,因為「依他緣」,所以「現緣」的當體即空,而「他緣還是依他緣」,故「他緣還是空」!

二、「相續心」是「住著於無常現象的心」,要斷「相續心」,必需能「覺知」「依他緣變化」而無實的「相續現象」,「相續現象」無實;依「相續現象」的「相續心」也會是無實!所以;不否定、清楚明白「相續現象」的存在,但因為無實,故不迷惑於「相續現象」,就是所謂的「清楚明白」而「不迎、不拒」!

「畢竟空」是「彼此依待無實」的結論,並不是否定「存在」,換言之,就是因為「存在」,所以才需「依待」的「依他而說」,比如;不否認世間的存在,但沒有世間,就不需說出世間了,這就是「彼此依待」,而「畢竟空」是說,聖者境界,已無「世間束縛」,所以不必說「無為出世間」,對聖者境界而言;一切不過都是「方便的權說」而「畢竟空」!這也是「如來」;「一切法皆然」的「如實之道」!

「依循」「此故彼」理則,是非常「重要」的,也才能得「當體即空」,更是決定能不能得「一切不可得」而「畢竟空」的結果,而一般學者不太重視或不知「理則」,所說的「法」雖相似「佛法」,也說「生滅無常」、「因緣」等佛法名相,然而;「生滅無常」、「因緣變化」的「理則」為何,卻決定「結果」如何,這也是產生「自性有無」「不同看法」的原因!

比如;以「分析現緣」的認識論來說;分析時間而有「剎那」,分析存在於空間的而有「極微」,依原理來說,都可再分析到「再剎那」、「再極微」,這是不可能「當體即空」的!而依「此故彼」的原理,「此無故彼無」的;則當體即空!這是兩者最大的差異所在!

佛法的「生滅」,是要說明「生滅」的理則,而「緣起論」的生滅,自然是「此故彼」、「互相依待」的「因緣觀」,但「有宗」卻是以「現緣」的「分析觀」,而不是「依他緣」!

所謂的「依他緣」,是「不離他緣」,但「也不是他緣」!比如「光明」是依「電力」的他緣才有,但「電力」不是「光明」!只要「沒有電力」,或缺一因緣就不會有「光明」,而「光明」的「剎那變化」,也是依「電力」等因緣的「剎那變化」而變化,不是光明「自己在生滅變化」!

而「分析論」,就是依「光明」的「現緣」來「分析」「光明」的前一「剎那光明」,和後一「剎那光明」,這種「分析論」,就會產生「認識」有「第幾剎那光明」的「分別認知」!也必會產生「滅不待因」的「自己滅」結論!而不需因能「自己滅」的;就是「自性」的觀念!

存在的一切都是如此,「地水火風」、「心念」也是如此,都是「依他緣而生滅變化」!

「如來」是指「法性無實」,是以「來去」的「運動」來說明「無實性」的「如實道」,「般若經論」另外還有以「生、滅」、「垢、淨」、「增、減」、「一、異」、「常、斷」來形容「不即不離」的「緣起中道」!

以「目的地」說「來」,以「出發點」說「去」,所以「來、去」是依「立足點」來定的,並不是「固定不變」!

說「不來不去」的目的,是要如實「正觀緣起」,而打破「實體不變」的妄執!而「緣起正觀」的「生滅」的重點不是「現緣」的「剎那」,是「依他緣」「變化」,是「依他緣來決定」一切的,「來去」也是如此,所以依「目的地」和「出發點」的「他緣」說「來去」,也「依他緣」而變化「來去」!

【走到那邊的並不是(原先的)那個人】,就是「分析現緣」的方式!而這個例子的「現緣」就是「人」!但「剎那」是指「時間」的「無常」,以「剎那」來形容存在於「空間」的「人」和「來去」,並不太適當!對存在於「空間」的「理則」,是以「因緣聚散現象」而無「單一不變主體」的「無我」來理解!所以說;「來去」只是「因緣聚散現象」,並無永遠不變的主體!

「此故彼」,才是「相續」「無常」和「因緣聚散現象」「無我」的定律,即使是「剎那生滅」也是一樣的「依他緣」,而「依他緣」;才是「一切實性不可得」,也是得到「諸法空相」結果的定理!

末學以為;這是學者「最最應注意」的地方!而只要能把握「理則」,學者就能理解「自性」、「真心」等,「是實非實」了!謝謝 師兄指教!末學借師兄題分享同修,感恩!

......................................................................................................................................................................

 

Leong o○○

 

「[[[隱藏之處莫有踪,無踪之處不隱藏無形無踪即法身,一半巧人繼師宗一個藏身之處應無痕跡,哪裡有真不是你的痕跡不應該隱瞞。這是微不足道,不留痕跡,是法身。只有一個或兩個熟練的研究員將繼續老師的傳統。與貢噶仁波切蔣揚-與戒眉。 ]]]」

 

回應

 

師兄慈悲;

 

「隱藏之處本無踪」,「無踪之處無隱藏」、「無踪能顯即法身」,「不即不離繼大師」!

 

「既無蹤何需隱藏」,若只說「無蹤」,則是「斷滅」之見而非「法身」,因為法身也有「因緣能生」的一邊!

 

依空來說;法身本空,何來的「隱藏」?依緣起說;能因緣生滅,又如何「隱藏」?

 

「法身」的法,是指「法空性」;「身」是「生長」的意思,所以;【「法空性」能『緣起一切』,就是「法身」】!

 

【理論的原理】是;法性是「空性」,【因為「空性」所以才能產生「因緣聚散生滅」的現象,也要由「因緣聚散生滅」的現象見「法空性」】,所以「法性」、「法相」雖「不是同一個」的「不相即是」,但也互為關係而「不離開」,這是「法身」的「中道義」!

 

因為「中道」;所以「於相離相」、「於性離性」而「性、相」皆「無住」!會「住」的,不是「常見」就是「斷見」,而修行者;「深入」、「安住」、「證入」「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的「緣起性空」的「中道」,就是在長養「法身」!

 

【修行的方法】就是;對出現的「相、現象」,起觀他的「法性」而捨「相法」的執,對「法空性」則觀「能緣起」而捨「法性」的執;如此;對一切「出現的」「捨」,就是「無住」!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