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樂我淨」與「寂滅為樂」】

緣生的究竟證境「不受後有」,是「寂滅為樂」!以「有沒有」「常樂我淨」來評論「原始佛法」,是真不懂佛法,因為「不受後有」的涅槃界,根本無所謂、說不得「常樂我淨」!

「原始佛法」也只以「寂滅為樂」來說「不受後有」,以「有沒有」「常樂我淨」的標準來貶抑「原始佛法」的「說法」,是大乘學者以「自我角度來看待一切」的「本位主義」作祟!要說「誰」「有沒有」「常樂我淨」,等「證了」再來論斷吧!而「常樂我淨」也只是大乘在形容佛的「證境」!

以「理論」來說;若真要以「常樂我淨」的「境界」來論述,得先知道「真理是不是「一」!

佛與二乘對「真理」的「證境」都是「如如」「平等」的,才會有「三乘共坐解脫床」的說法,如果三乘所證的不同,真理就不再是「唯一」,如果所證的是「同一真理」,要說「常樂我淨」,二乘的證境也不外如是!

「證真」和「慈悲」、「願力」雖彼此有關,但就「證真」的境界而言,「三乘」是相同的,會覺得有不同,是因為大乘多了特出「原始佛教」的「慈悲」、「願力」行持!

有人說難道「原始佛法」不慈悲?除非先以「原始佛義」來度人,否則相對於「大乘」的「先度人」,「原始佛法」的「先自度」,當然是比較不慈悲的!這不由誰或所修的法門來界定,而是「發心」!

至於「先觀緣生無常」再尋「本體」的說法;這「觀無常」的,會得一個「本體」?那「本體」「常不常」?「本體」是不是緣生的?是緣生的,就是無常!若不是「緣生」的,那觀「緣生無常」的,怎會生出一個不是「緣生無常」的「本體」?如果「本體」是原本就有而不變的,怎會「被緣生出」會變化的?會被緣生,本體還是不變的本體嗎?嗯!先清楚這個問題,再來說有沒有本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