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與擇法】

【法界○○】

「如果法界實相本來就是存在的,那麼實相必能融通一切法義。 但我們習慣以義解義故。因而一切法義只能以各自的理論拚命去解釋什麼是「法界實相」了。 因而,研究不同法義,或不見得可以洞見真理,因而只能異中求同。但是明見法界實相者 必能融通一切法義……。」

回應

或許以已「證悟」的角度來說,「實相」能融通一切法義。但「修學者」來說,或許「以義解義」會各自解讀,但若不能「解義」而「擇法」取捨「法義」,欲見通暢無礙之「實相」,無異緣木求魚,問題是「解義」的態度,是依「唯真理」的「無我」?還是依「權威」或「預設」「融通一切法義」?若真到達「融通」境界,或能「解釋」為何經過「思惟、抉擇」法」的過程,才能趨向「實相融通」!

………………………………………………………………………………………….

【法界○○】

「其實「空」就是「有」,空宗所講的「空」就是有宗所講的「有」,只是我們很容易被自己所知的義理所囿,於是「空」「有」就不相容了。 以義解義的最大盲點在於對「空」的解解。 「緣起性空」其最重要的根本義理是在「性空」…其性若空。而不是其性本空。 既有其「性」,若還說什麼其性也空,那就是戲論了。

所以「一切因緣和合的東西」其性當然就是…有如「空」一樣的那種特性。而這個「空」的『特性』就是有宗所謂的「有」啊! 所以反過來說,有宗的「有」其實就是在談…那個「有」的『性』本來就是「如空」一般的存在。 遊子覺得某些空宗的人把「如空」很直截的用「空」來演譯,於是心思不夠縝密的人就容易陷入「沒有」的義理中來混淆,以「沒有」故,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否定了一切「有」! 以「空」故,他們見不得一切「有」。於是「寧空一切有」變成了某些空宗人士的唯一見解。 當然,有宗的人也很容易把空宗的「空」當做是「完全沒有的空」來解讀,於是就陷入了空有大戰了……。 由於文字的局限,以義解義的結果,無法感受到先賢的當下感情,於是「寧空一切有」的絕妙心法,到最後竟變成了空宗的根本障礙了。 世間的事,真是有點吊詭啊!

【法界○○】

「當我們有「緣起性空」這個見解的時候。可能也有人會棒喝說…這個也是空! 當然,內行人一定會知道「這個也是空」是指「意識的見解」而言,而不是指「緣起性空」這件事。因而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誤解了這個「空」的意思,他就會以為「空」就是要「什麼都沒有」…甚至連「能見解的那個性」也要沒有才是空……。這就有點空過頭了。 其實,這裡的「空」只是要放下那個「法執」而已,就是要「空掉有來去的那個見解」而已,這和「緣起性空」根本沒有關係。 緣起本來就是性空啊!但若過度解讀的認為「一切就是空」,那麼把「真如本性」當做是「緣起」一視同仁的來看,我想就會有很大的過失了……。 若從這個「過失」的角度來看,應該很多人也誤解了有宗的「有」吧?因此就不得不落在文字的義理上而論是論非了…… 「緣起本來就是性空」,

回應

空不是「空無、沒有」,「性」是特性,是由能表現「緣起」現象的特性,這也是為了「理解」而的不得不的「依待假名說明」!

且就是因為「有其性」,所以才會說「其性本空(也空)」,這是說明的需求,否則就什麼話都不用說了!且若「其性若空」,「若空」就不確定是「空」,那是不是也可以說「其性若不空」?產生如此「若空、若不空」的盲點,他還能說是「性空」嗎?

「空性」是「空寂性」,不是「有如空」的特性。是確定實在的教示,不是「似有若無的相似法」,是說明因為「空寂性」所以能「緣生緣滅」,是「無實體」的意思!

且末學從未看過經論「緣起性空」的「性空」,是解義為「若空」的!

而「其性本空」倒是有不少,如:

【放光般若經】:五陰亦無漏,其性本空故。 

【大方廣佛華嚴經】:其性本空寂,內外俱解脫。

【大乘掌珍論】:離自性故。其性本空。由性空故相不成實。則是無

相。

依緣起「空寂」而能流轉、還滅,並不是有別於「緣起」另有一個「空」,是指緣起『當體』的「空寂」性,是「一切法應捨」,「一切法畢竟空」的,而緣起的,這當然是「其性本空」而無「實體性」的,所以流轉才能「還滅」。而「畢竟空」中,雖包括「無為法」、「空性」和一切都無非是「依待」的「假名」、「戲論」!但緣起的一切,是「幻有如實」的!

這與「有宗」的「心有」是絕然不同的,「唯識」的「有」是「唯心無境」,是依「依他起」的「實有」而立「遍計執」假名,換言之,若無「實有」,是不能成立「假」的,是「依虛妄分別識為自性的」,所以成立「唯識」!「外境」是無;「真實的依他起性」是內識,是「有」。「唯識」把世俗分為假名有的、真實有的兩類,這與「空宗」說世俗諦中,一切唯假名,絕然不同。

緣起中道義,原本是「緣起性空」而能匯通的,至於解讀,就要看各人的理解了,至於把「空」誤解為「斷」,「有」誤解為「常」的過失,這是躐等了「原始佛教」;先「法住」後「涅槃」次第,極可能發生的結果! 這也是否定「緣起正見」的結果!

如果說「棒喝」「緣起性空」也是空,那得說說「棒喝」的人「空不空」?這就會因為不解「空義」而成為「玄談」,此對修學無益!

且【能見解的那個性」也要沒有才是空】如果是「空過頭」,那「能見解」的是不是「緣起的」?如果是,就不是空過頭!

空就是空,那有「過不過頭」的問題。如果有,也是建立「能不能」「空」的「預設點」的,那這個「預設點」成立的標準又在那裏呢?這些因為對「空義」的不了解而產生的問題,其實更需要先在「法義」上釐清「空義」!

既然「緣起本來就是性空」,那麼「真如本性」是不是也是空?如果「真如本性」就是「性空」,「一切就是空」怎會是「過度解讀」?「過度解讀」的過度的標準又在那裏?如果不空,怎會是「本來就是性空」?

如果「性空」就是「真如」,不由「緣起」如何見「真如」?離開「無常、無我」,如何見「無生空寂性」?又如何解釋「色空不異、即是空色」?

「空宗」的學者應該不會有「寧空一切有」的問題,因為「空」也「能緣生一切法」,所以也無所謂「根本障礙」。只有否定「緣起」的「空」,才會產生「斷滅、頑空」的「邪見」!且「唯識」的「心有」依何起,「唯心」的「本性本自具足」,如果不能理解明瞭,或許才是「障礙」的根本!

而如果再把「緣起」、「真如」對立起來,或認為「緣起」以外有「真如」,此「非中道」的過失就更大了!

「空、有」之爭不在調合,在「唯識或一切假名」,這無關誤不誤會或「文字、義理、論是、論非」,是「空、有」理論的認知問題,這可由「般若」、「俱舍」等「經、論」來判別,或許可以有個人的見解,但「空、有」的基本認知,確實有各自的理論的,末學認為「中觀、唯識、唯心」的學者,還是會回歸自宗理論來解讀的!謝謝指教!

…………………………………………………………………………………………………

【法界○○】

 ● …「若空」就不確定是「空」,那是不是也可以說「其性若不空」?產生如此「若空、若不空」的盲點,他還能說是「性空」嗎?

◎遊子的意思正如奕壯兄所說:『也可以說「其性若不空」』。

◎因而遊子的重點不是在…『產生如此「若空、若不空」的盲點』,而正所以要破執空者的盲點。

◎也就是說,由「空」立論,可。但由「不空」(有)立論,亦可。

◎一直執於空見而不能匯通「不空」的真義,那就如奕壯兄所說的「那是修學者自己懈怠的結果」……所以,只好一直對立下去囉!

◎若一直對立下去,其實也很好啦!遊子沒意見!^^

回應

「其性若不空」「不空是有」,不是也該破「執有者」的盲點?末學說的是;如果解「空義」,就無所謂「執空、執有」的問題,因為問題在「執」!

但「其性有空、或不空」,在唯識,說的也是「境與心」,最終的「唯識性」也是「不空」,所以「空宗」、「有宗」相同點在「境空」,但「心」是不是「空」,兩家「勝義解」各異,但兩家的「空」「不空」,是確定的而沒有「灰色」的「如空」的!

如果依「空宗、有宗」的「理論」,「空」「不空」立論,是無法匯通的,否則何需各自立宗?

至於「對立」,末學認為是「合理不合理」的選擇,沒什麼「對立」或「執於空、有見」的問題,相反的,對「「預設對不對立」與「不預設對不對立」,這不也是一種「對立」?且「選擇」而「理顯」,本來就會就在「立破」中突顯真理的,這也無關「對立」。

真理是分辨而有的,所以經論說「慧以抉擇為性」!如果「預設不對立」而強行「調合不同理論」,這掩沒「真理」的作法,末學也不能有意見的!感恩!

……………………………………………………………………………………………….

【法界遊子】

 ● 無所謂「執空、執有」的問題,因為問題在「執」!

◎是的,問題是在「執」。以「執」故,當有執之學人在演說「空」或「有」的時候,就處處露出鑿痕而破綻百出了。因而,不容否認的,很多「學者」,縱是舌燦蓮花,終不懂其義,於是各執其是而無法融通。也可以簡單的說:以無法融通故,各行其是,以各行其是故…能見其執!

● 但兩家的「空」「不空」,是確定的而沒有「灰色」的「如空」的!

◎「如空」是遊子的獨家之言,^^,所以這個「空」字當然就不是「空義」裡面的那種「真空妙有」義囉!而是指「如夢幻泡影」的那種「夢幻泡影」義。因而「如」字一點也不是「灰色」而實在有其真實義的,這樣才能洞見「緣起」所以「性空」哩!不過,這是遊子個人的理解,不影響大家對「本空」的見解哦。因為本空…本來就不是斷滅啊!而緣滅當下的「空」雖言是「沒有」但以其「本性不空」故,「性空」之論才有辦法成立哩……。

● 「空」「不空」立論,是無法匯通的,否則何需各自立宗?

◎空就是不空,因而是可以匯通的,無法匯通,正表示法執猶在。所以…,遊子那個看似不合法義的「如空」,其實也不妨礙「空就是不空」唷!

●「預設對不對立」與「不預設對不對立」,這不也是一種「對立」?

◎其實不必有任何預設,而是當無法融匯對方的言論時,就已經用「自己」的立場來立與破了……

◎因為對立、因為立破、因為可能的匯通……,那麼何妨萬象許崢嶸。而能夠匯通的人 那就是他的功力與証量囉!^^

回應

如果把「擇法」當作「對立」或不能「融通」,那佛陀以降,千古各宗各派如此之多,中國「十三宗」各有其理,各行其是,各行其是故,能見其執!這豈是「舌燦蓮花」而能「融通」?

如果把因「擇法」而分宗,解讀為是為「無法融通」,祖師大德豈不是「個個鑿痕」、「破綻百出」,而「終不懂其義」?

不過不需替古人擔憂,因為分宗「擇法」,將會繼續下去,佛教也會更為發展,且「終不懂其義」尚能「舌燦蓮花」,比之「不懂其義」又不「查察資料」者,則又下一籌!

末學所論「空義」是緣起的空義,不是「唯心」更不是「獨家」!

「如夢幻泡影」是指一切「法相」,是指「相」的無實性「空」!「性」是本空,「不空」就不能「如」,末學已提供參閱經文,至於「本性不空」的說法,倒是比較像「真空妙有」的「空義」!末學習慣「依經論而解」,「緣起所以「本性空」,這是阿含的定義,至於「本性不空」能否成立「性空」,在「般若」、「中觀」,末學是「見所未見」,或許師兄可以提供資料,讓末學長長見識!倒是有些資料,如: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所有法皆本性空。本性空中有情及法俱不可得。

如實了知諸菩薩行菩提涅槃本性空已。住本性空,為諸有情宣說如是本性空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善現。若一切法自性不空。則應諸菩薩摩訶薩不得無上正等菩提。善現。以一切法自性皆空。

善現。若十方界及諸佛眾并所說法。假說名字自性不空。則所說空應不周遍。

「本空」當然不會是「斷滅」,但「本性不空」,在「中觀」、「般若」的觀點,雖無關斷滅,但跟「常見」有關!

【「空就是不空」】,如果這種匯通法,佛法也可與「其他宗教」匯通,佛教又有何特出之處?中觀是「緣起性空」,而「唯識」,也只是以「境空」「心不空」!「唯心」說的「不空」,卻比較接近「空就是不空」!

若能理解「法執」或「執」的「定義」,「本性不空」就是「法執」!末學認為;還是回歸經論「法義」,修學比較安全!

既然「立破」是必然的,又為何一定要預設「匯通」法義?沒經過依「正法」「擇法」而「立破」的匯通,不就是以「自己」的立場來立破?「立破」本來就是論法的常態,只有「合不合理」,又有什麼「融匯不融匯對方言論」的問題?若要講立場,也只是「依經論」、「依自已」、還是「依合不合理」而已!所以為了避免過多的「主觀意見」或「獨家」,是不是回到「原論」來「立破」其「合理性」的「討論」,是否會比較清楚?

各宗有各宗的特色,本來就「萬象崢嶸」,這在歷史流傳中已然證明,問題是千萬不要把「混雜」當「圓融」,換言之,不「混雜」而破立,也才有「各宗門」,而印度修學者的態度是「正見正思」而「擇法覺支」的,若預設「必然匯通」,而不經「擇法」的「洗鍊」,學者只需把功力放在符合「自己所預設的」,而把他「合理化」即可,至於「證量」,這種「自知」而「恒信不信」的事,就非關他人而不予置評了!而末學的「功用」是放在「擇法」的,但「證量」,他也是「畢竟空」的!感恩 !

..........................................................................................................................................................................................................................

 

【法界○○】

 

「奕壯兄論理清晰,令人佩服! 但也因為太清晰了,竟至忽略了最簡單的原理……?所以一直認為「匯通」就是一種「預設」? 奕壯兄是很能明見河道曲折入海的人,所以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河道來順流。 但是遊子則比較單純的只依「水就下」的特性來確信此水必將匯入大海! 當然,以奕壯兄明晰的理路必然會擔心遊子之水可能會沒依河道或將注入漥地而求出無期吧? 但說真的,這卻不是遊子所擔心的事。 謝謝奕壯兄的「把混雜當圓融」說,為避免無意義的爭辯,遊子只能說這麼多了,感恩!^^ 」

 

回應

 

末學從不擔憂任何人是「水下、水上」還是「漥地」,所以請師兄不必擔憂!末學若有忽略,也是忽略「預設」者,原本就會有「預設」的立場!

 

師兄說得沒錯,最終是要「匯入大海」的,但那是「結果」,如果「因地」不「選擇河道」的「依水就下」,那就真的得碰碰運氣了!既然師兄「勇氣可嘉」也不擔心,那末學就祝福師兄能「順流入海」吧!

 

如果師兄質問末學;「匯通」是「預設」,「不能匯通」,不也是一種「預設」嗎?末學就「不會認為」師兄有「預設」的心理!

 

末學隨喜師兄「依水就下」,而末學雖欲「入海」,但因為「大海」也會變質,所以拒絕「隨波逐流」!

 

「依水就下」是不怕「漥地」的,「漥地」的水,至少不會「混雜太多」,就怕「淡水」「鹽水」「工業、家庭廢水」的混在一起,而讓水失去「原味」!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