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未生本來面目】

【李添福】

「奕壯善知識菩薩:平安吉祥,末學請問奕壯善知識,【禪宗】說:父母未生本來面目,是在說什麼呢?請慈悲指教! 」

「再請教師兄,是脽在見聞覺知? 」

回應

是「因緣」在「見聞覺知」?

「父母未生本來面目」,是未生父母的本來面目!

這是禪宗由「起疑情」入定心的「話頭」,不是一般的佛學問答題!是學者由「疑情」而入「禪定」的方法,所以縱然給了師兄答案,也無法讓師兄入禪定的!感恩!

…………………………………………………………………………………………….

【李○○】

「再問師兄善知識,因緣不起時,是否有見聞覺知?

回應

若無「根、境、識」等因緣,當然不會有「見聞覺知」,所以才說依「因緣」有,依因緣有,必能「依因緣滅」,而「無固定不變、依因緣生滅的」,就是「無自性」的定義!感恩!

 

…………………………………………………………………………………………………..

 

【李○○】

 

 感恩善知識奕壯師兄慈悲指教。再請教師兄,生命結束以後,有無【自性】存在呢,有無靈性存在呢,有無本性存在呢。

 

回應

 

「無自性」的定義是指:「一切存在的」,都是各種因緣和條件的組合、散滅現象,不是自成、自有的,是依他而變化的「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所以是「相續、變化、無常」的,因為一切「是各種因素的組成、也是因緣的散滅」,所以是「沒有實在不變的自體或本體」,稱為「「無我」!

 

能「無常、無我」的原因,是「空寂、無實性」(無生)的緣故!而「緣起無自性」能得「無常、無我、無生」三法印,三法印是同一個真理,但不同角度的觀察,所以「三法印」也稱「一實相印」!

 

生命「結束之前」或「以後」,「生命、靈性、本性」等一切,只要是存在的,都是「無自性」而不斷變化的!

 

存在的只是因緣生滅的現象,也是妄虛暫時的存在!修行正是觀察「妄虛暫時存在」的因緣現象,體證「緣起」的「空寂性」。但因「空」能緣起,所以不偏「空、斷滅」。因一切是「空寂」的緣起現象,所以不偏「有、常」!這就是「緣起」中道的意義!

 

「自性、靈性、本性」若是「實有不變」的,「實有不變」的,眾生又如何累積成佛的「因」而圓滿成佛呢?此緣起「無自性」,也正是佛陀菩提樹下所證悟「佛法」的內容,感恩!

.........................................................................................................................................................................................................................................

【李○○】

「感恩善知識奕壯師兄菩薩慈悲指教:末學明白,感恩。末學聽【慧律法師】講經見解好像和【師兄】是一樣的,不知是否呢?請指教! 」

回應 

  感恩師兄!末學提供參考,不敢言指教。因末學不知「慧律法師」所講內容為何,所以不敢遽然言論,但認為「學習佛法」的態度,是「依法不依人」的,只要是「合理的」,不論身份為何,末學皆是隨喜讚嘆的,這或許會被認為是不近人情,但認為修學者所追求的「真理」,是不容「相似、疑似」的,即使是微偏的失之毫厘,其結果也必是差之千里,但這不是對「法師或個人」的不尊重,是「更愛真理」的實踐,所以不論是「法師」或任何人所論,「合理」是唯一的標準,而非個人,這是淺見心得的分享!也是自省之語!無非「以法供養」之發心而已!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