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元無不無因】

十二支緣起,就是說明「惑、業、苦」的生死相續:惑是煩惱,業是身口意三業。由「惑、業」而生「苦果」,由「苦」又生起「煩惱」而造業,造業又要招感苦果,「惑、業、苦」就是這樣「如環無端、無始」的流轉,所以「妄元」的因就是「無明惑」,「惑」的因就是由「苦果」而起的,「妄元」怎會無因?

楞嚴經與圓覺經是「如來藏」思想的兩大經典,與「緣起」、「般若」的經典,是有衝突的,如前文末學所引述;

【雜阿含經】文說「我論因、說因」。「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還說:「有因、有緣眾生煩惱。有因、有緣眾生清淨故」。

【佛說長阿含經】:「有因有緣、眾生生垢。有因有緣、眾生得淨」。

既然皆為佛說,那就要論「合不合理」了,到底「有因無因」?

若無因,或不知道什麼原因,「本具德相」會「無因」或「不知道什麼原因」變成眾生,誰敢保證成佛後,會不會「沒有原因」的,又跑出個「無明」來?

而「不知道煩惱的原因」,又如何「此滅故故滅」的「還滅」煩惱?

如果累積了「因緣」,出現了「無因」,是會偏向「無因」還是「依因」?如果是「無因」那也不必修了,反正「無因」決定一切!如果是「依因」,還會存在「無因」嗎?「依因修」的,怎會出現「無因」的果?

如果是「無因」,「依因」修的,只要「無因」一出現,就會破壞累積的「前因」,而「依因」的,因為受「無因」的影響,「果」也就不會確定,「因果的確定性」就會被打破了,那還要不要「依因」修?

「無因」處處矛盾,所以末學選擇「依因」!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