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性、三量、三境、三受、二無心定】相關名相「重點」說明:
一、【三性】: 分為善、不善、無記三種。
1、「善性」: 於現在世未來世、於自他順益者。
2、「不善性」: 於現在世未來世、於自他違損者。
3、「無記性」: 非善非不善,不能記為善、亦不能記為惡者。
二、【三量】: 量是測量的標準,引伸為認識、知識,唯識學上立為心識緣境的量度準則。心識緣境,有三種量度,即現量、比量、非量。
1、「現量」: 心識緣境,緣當下性境,沒有分別,不帶名言,此稱現量。
2、「比量」: 心識緣境,以知識、經驗推測比度所獲的量果。
3、「非量」: 心識緣境,對所緣境認知謬誤所獲的量果。
三、【三境】: 八識緣境,能緣的是見分,所緣的是相分,此相分即是境。而此境就其性質、分為三種,即性境、獨影境、帶質境。
1、「性境」: 性境就是實境,是實種所生,事實上就是色聲香味觸五種物質實境。
2、「獨影境」: 這是沒有本質的影像,是第六識虛妄分別想像出來的影子。
3、「帶質境」: 這是有本質的相分,而為見分所錯誤認知者。
四、【三受】:說明:三受之受,即五蘊中色、受、想、行、識的受蘊,也是心所有法五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受也是「十二緣生」 中第七支「觸緣受、受緣愛」的受 !受是領納作用,有苦、樂、捨三受,如加憂喜二受,就成為五受了。
1、「苦受」: 領納違損境之謂。
2、「樂受」: 領納順益境之謂。
3、「捨受」: 領納順違俱非境之謂。
五、【二無心定】
1、「無想定」:凡夫、外道所得!
2、「滅盡定」:又作滅受想定、滅盡三昧。佛及俱解脫之阿羅漢所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