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尊的說法 】

世尊說法時,皆以當時的地理環境、歷史、等等為背景,來教說佛法,目的在使當時、當地的受教者能理解教法內容。在印度,以印度的地理、歷史、風俗語言、甚至神話來解說,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佛陀在台灣說法,以本地的人、事、物來作為說法的背景,試想,會不會讓在地人更覺親切且更易理解?

佛法是以「人」為主體的,也就是要讓人能理解、能行持,並且能作得到,否則佛法何用?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在「時空背景」和「隱喻」中,意會「法」的意涵,是謂「依義不依語」。

其實諸佛出生在何處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出生在這裏的你我,是否已聽聞信解佛法,不是嗎?研究經典時,切勿患「中箭者只研究箭的材質和羽毛的品種,卻不去拔箭治疾」的弊病。如果有此認知,「山不在高不高,有沒有「仙」比較重要」。當然這不是說不需了解說法的時空背景,相反的,如果能匯通經文前後,不只取片語而失全意,如此「理解」並「融入」當時的時空,會讓研究經典者,更易理解佛陀的語意,和為何會說某些話。有些研究禪宗者,不能心領神會公宗的意境,往往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未能融入公案的時空背景與情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