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下與中道】

佛法的理論,都是在講「性、相」和他們的關係,而要以「現代的觀念」來理解「古代的名相」,是會有一定障礙的,更何況還有「不同根性」對「時、空、文化、背景」的不同理解問題!

【說「現在」已成「過去」】,這是指「時間」的「相續性」、「無實性」;這是能「不執著」的原因;而「一切現象」,只是「因緣聚散現象」的「妄相」,說的也是「無實性」!

論述「相續性」、「無實性」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者「不起自性實有」的「執見」!

 

【當下】

【「凡夫」的「當下」】就是「迷著」!

【「修定」的「當下」】就是「所緣境」!

【「現觀」的「當下」】是說;依「現前妄相」得觀【法性】!觀得「法性」時,也要起觀「法性能緣生【法相】」!

這「由相見性」、「由性生相」、「能相」「能性」,都是「互相依待」而【畢竟空】的,就是「世間、出世間」的「實相」!

【「慧」的「當下」】是說;「清楚明白」一切法「無實性」,能不被「現前妄相」所迷;而【不動心】!

「能觀」也是「依所觀而起」的「無實性」,所以是「能觀」、「所觀」具泯」的!

【「智」的「當下」】是「觀察因緣」後的【應所作為】,和「作為」後的【不變隨緣】!

所以「當下」是指;對「現前境相」的處置「態度」!當然,這個「態度」是由「觀念」來決定的!

 

【「了然非了然」、「一切非一切」】

「了然」是;清楚明白「現前的境相」;「非了然」是;雖清楚明白「現前的境相」,但因為「法性」,所以「現前的境相」也只是「妄相」!

以「金剛經」來說,「了然非了然」,就是「是…」、「即非…」,但「金剛經」還說「是名…」! 所以應說「了然、非了然、是名了然」,「一切、非一切、是名一切」,否則,就容易偏落「空無」的一邊了!而對「一切非一切」,也應如此理解!

 

【中道義】

「是…」是指「緣起一切法相」、「即非…」是「法相的空性」、「是名…」是說「由緣起相見空性」、「空性能緣起相」,「於相說性」、「於性說相」,「相性不離」而「性相一如」、「性相無礙」!這才是不落兩邊的【中道義】!

 

【「看只是看」、「聽只是聽」】

如果「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而「無分別」,「所看、所聽」就是「無記」或「痴相」了!

【看只是看】,是說「清楚明白」所看的,但不依「自性執著」來「分別」「所看」,這「所看」的「本然狀態」,是「無實性」的,所以不會受「所看的」「境相」「影響」!若只止於此,尚不究竟,因為「能看」的也是「依他緣起」的「無實性」!而「聽只是聽」也是如此解!

 

【中道行】

不依「我執」分別 ,就不會產生煩惱!所以要能「清楚明白;「所看、所聽、所想」,甚至「能看、能聽、能想」的一切」,皆是「依他緣」而「無實性」的,作到【不以「執我實性」來分別一切】,這才是重點!

「能清楚明白」但「不為所動」!則是實踐的【中道行】!

 

【無一物】說的也是「一切法」皆「無實性」!

 

【「分別、思量」】

有「分別、思量」的功能,才能「慧觀」、「解脫」、「成佛」,所以「分別、思量」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依什麼標準」來「分別、思量」?佛是「明」,而凡夫是「我執無明」!

依「我執、無明」來「分別、思量」的叫「識」、「妄想」;依「無我、明」來「分別、思量」的叫「慧觀」、「智」!而「自我」的「主觀意識」就是由「我執」而來!

「無分別」是指「無相」,是指「寂滅」的「無分別相」!這是「證悟」後的境界!

 

【本然】

是指不被他力影響的「本來的狀態」!人因「執性」而有「掌控一切」的慣性,所以會「有意、無意」的介入現前的境相,就是人的「支配」欲望,排除「介入」的力量,才會呈現出一切法的「本來的狀態」!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