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覺妙明與本覺明妙】    

【李○○】

「奕壯師兄法安!末學有一疑請不吝指導,性覺妙明與本覺明妙是一還是二的不同顯或藏性功用如何!感恩! 」

回應】金隆師兄慈悲!

「顯不由他」的自覺、自明,所以稱「性覺」,是「寂而常照」的,稱「妙明」。

「本來覺」而無起始的稱「本覺」,是「照而常寂」的,稱「明妙」。

「藏性功用」是「藏性常寂」而「功用常照」。

末學認為「性覺妙明」與「本覺明妙」,是「常寂」、「常照」的「體用」不同角度看法,一個是以「常寂」看「常照」,一個是以「常照」論「常寂」,是「不即」而「不離」的!而「藏性功用」也是如此!

雖以「唯心論」;「顯不由他」而稱「性覺寂而常照」,但若有不需「他因緣」的「自覺、自明」,又依何而有「覺」、依何而有「明」?這豈非「自生」或「無因生」,有一物不需「因緣」的,末學至今未曾見,這與末學所解佛教的「因緣論」,就更加不同了!

而「本覺」的「照而常寂」是「無起始」的,既「無始」以來已「明妙」,又如何會生起一念「無明」?

是否「本覺」是「無明」外另有一「本覺」,而對「無明」也是「照而常寂」?

若是「本覺」能「明」、「無明」,「本覺」必受「明」、「無明」等因緣「影響」,會受「影響」,說「本不本覺」、「本已明妙」,又何有意義?

所以末學認為;「本覺」的「照而常寂」只是說明了「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質素」,要「成佛」,還是得累積各種因緣而「不修即無」!

末學認為,這些都是不離「因緣」的!因為;若不依「因緣」的,如何「生起」或「得見」「常照之用」,而由「常照」得見「寂」或「體」?而「照而寂」或「寂而照」本身就是「因緣」,也是互為「因緣」的!

這跟「性、相」的問題是一樣的,由緣起「無常、無我」的「一切法」,能得見「性空」!由「性空」能緣起「一切法」!

也就是說「性空」的「性覺」是「空寂」的,但能「常照」、「妙明」「緣起」「無常、無我」的「一切」!而由「常照」「緣起」的「無常、無我」「一切」,「明妙」、「能見」「本覺」的「空寂」!

所以末學認為;

「性覺」雖「寂」而依「常照」稱「妙明」,是由「妙」體顯「明」照!

「本覺」雖「照」而依「空寂」稱「明妙」,是由「明」照顯「妙」體!

「唯心」會說,這一切無非「藏性」所顯的「功能」,但末學認為;「藏性功能」也是不離「依因緣能顯而能「生滅、變化」的。因為「藏性」的「功能」在變,不也等於「藏性」就在變?「藏性」以「緣起」「般若」來說,就是「無我空性」!而「功能」,就是「緣生、緣滅」的現象!

末學先言明,末學是依「緣起」「般若」而學的,所以以「緣起」「般若」係的立場,對上述問題提出個人的「看法」,勢必與「唯心」學者不同!

然而佛教是「因緣論」的,所以末學認為;一切皆不離「依他緣起」的「因緣」,對一切法門的見解,無不是依「因緣法則」來論說,但也尊重同修或各人所學。今蒙 師兄提問,故將不同於「唯心」之論見,提供參閱,而不論何論何說,「合不合理」、「如何依次第作到」,應是不分「法門」、「學派」修學的「共同原則」,這也是修學者應該關注的問題!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