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宗、有宗、法性、法相】

末學提供些參考,應有助師兄對「空、有」問題的釐清,有重覆的地方敬請見諒!感恩!

佛法的理論,簡單的說,就是講「法性、法相、和他們的關係」!而這裏的「法相」不是指「唯識」的「法相宗」,是指「存在的一切萬法」!

而「空宗、有宗」的「空、有」,不是指「法性、法相」,是專指【法性】的「空、有」;也就是主張;「法性」是【無自性】還是【有自性】!這是各宗對「自性」的「見解」不同,這不是佛法要學者【圓融、即一、不二、無礙】的對象!

而佛法所說「不二、即一」等,是指「法性、法相(萬法)」、「理、事」!

「佛教三係」都有他們「各自」對「法性、法相」、「世間」、「出世間」「無礙、圓融」的理論!

換言之:

「空宗」「中觀般若」是:緣起(法相) — 性空(法性)」!

「有宗」之「唯識」是:境無(法相) — 心有(法性)!

「有宗」之「唯心」是:一切(法相) — 唯心造(法性)!

能不能得「性、相無礙」、「圓融、不二、即一」的「實相」,取決於對「法性、自性」的認知,學者如果能依「合理性」而擇法!才能貫通無礙的,而「法性、自性」的「實不實有」,也是依「緣起論」還是「認識論」而有分別!

【法相】是指「一切存在的」,包括外在的「物理」,和「身、心」,當然也包括「心識」,「言語道斷」的「言語」、和「心行處滅」的「心行」,都是「法相」!也就是「依緣起」的「一切」「萬法」!

【法性】是「一切法相」的「同一」特性!是不離「法相」而超越「法相」的!當然,「一切皆戲論而畢竟空」,才是「道斷」、「處滅」的「涅槃界」,但「法空性」對凡夫而言,已是不可思議的「道斷」、和「處滅」了!

依緣起法則說:「法性」是指「依緣起」的一切「無常」、「無我」的特性,和「能緣生、緣滅」的「無生」、「無自性」特性!佛教稱「三法印」!

以「一切法相」來說,「空宗、有宗」對「萬法皆空」,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是「空」的原因,「空宗」是「依緣起」的,「有宗」是「依識」!

以「法性」來說,「空宗、有宗」則以「緣起論」、「認識論」而分說【無自性】和【有自性】!

「法性」如果「實有不變」,「法相」如何生滅變化?若「法性實有」,「實有」的內容是「會變化」,那說「無自性」即可,現在說「無自性」是他的「自性」,這就真的是「頭上安頭」了!

若「性、相」無礙而回歸「自性」,這就是「性、相」以外,另有一個「自性」,此另立的「自性實有」,還是不離;『「實有不變」的,「如何產生「性相」、「能所」、「相用」等變化』的矛盾!

「一切都是不變的自性」所變的,那自性又是如何產生的呢?「本自具足」的,會有「佛與眾生」不同的原因為何?如果「本自具足」說的是「不修即無」,說「本自具足」就顯得多餘了!就像說;「你本是總統,但不經選舉、勝選,是無法當總統的」一樣!

所以「佛性」應解說成;具有成佛的「質素」和「可能性」,而不修即無!

以佛法「論因、說因」來看這些問題,「此有的,必因彼有」,一切都是「依他因緣的現象」,是彼此「依待」的,而不是「自有、自成」,只要是依「因緣」,就找不出「自性實有」的「本體」,也是「當體即空」的!

若「實有」是「無因、偶然」的,修行就沒有因果安定性的軌則, 萬一修到成佛,難保不會忽然來個「無因、偶然」,又變成「眾生」!「眾生」也不需修行,反正「無因、偶然」,說不定那天突然就成佛了!也就是說;如果有「無因」的,「依因」、「無因」兩者必會互相影響,而「無因」的,必是「依因」的所依因之一,那「依因」的是要依「無因」還是「依因」?若依「無因」,既已無因,何必「依因」?若「依因」,「無因」是因,這豈不自相矛盾?

以「緣起論」說:「緣起」的必「無自性空」、「空性」所以「能緣起」!由「法相」的「緣起法則」,得見「無自性」;「空無自性」所以能「緣起」「萬法」!「緣起」「無自性」就是「空有、(性、相)」的「無礙中道義」,所以「般若經」說「五蘊即是空」、「空即是五蘊」!而「一切(萬法)即一(法性),一(法性)即一切(萬法)」!

若「自性實有」,「實有不變」即「不能」也「不需」「緣起」了!

了解「緣起性空」中道無礙義後,接下來的修學,就是如何使自己在世間「萬法」中,保持「無礙正念」!

凡夫是見什麼執著什麼的,而修行人是要反其道的「捨」;面對一切「法相」時,能捨「法相執」而安住於「法性」,於「法空性」捨「法性執」,因「法空性」「能緣起萬法」! 這就是「實無一法可得」!

「偏執」是凡夫的特性,如果沒有「偏執」,「凡夫也不需修行了,問題是「偏執」不是說說就能「捨去」的,而且一說「要捨」,凡夫性就會又對「捨」生起執著,而如果只是將「偏執」當作「煩惱」而「煩惱」「偏執」,這也是無濟於事的,學者反而應該運用「凡夫」的「偏執」性去消弭「偏執」!

對眾生而言,世間存在的「萬法」是親切而如實的,所以修學者在面對一切「萬法境相」時,要練習「覺知」而安住「因緣和合」的「無我」。這凡夫的「無我」概念,這也是一種落入「語言、概念」的「偏執」,但此「無我偏執」,卻能抵消「執實的偏執」!就如以木鑽木取火,結果是「兩木俱焚」!

而只要建立「緣起必空寂」、「空寂能緣起」的中道思想,就不會有「偏空」、「頑空」的「偏執邪見」!而且只要是依;先「諸法」「無常、無我」的「法住智」,得「無生」「涅槃智」的次第而修學,「無我」必與「空寂」相應而無礙,因為這「三法印」真理,也是一而三,三而一的,稱「一實相印」!

佛法是「知易行難」的,「緣起理論」並不難懂,但要「安住正念」而證入所悟,卻是需要集「生命」所有資源的,甚至要生生世世才能長養出「法身慧命」,雖如此,但只「見地」正確,「行履」必及!但如果還不能確定「正見理論」,這「知尚且難」,「行就更無期了」! 感恩!

PS:前文【「性宗」說的是--「唯假名而一切法畢竟空」】;「法性宗」是中國佛教所稱,是以「法性」為本,「從形而上的本體來開示一切」,而有別於「空宗」,末學誤植,故改為「空宗」,敬請原諒!感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