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待不待因】 (六)
【陳○○】
霈元寫道: 「 (以緣起「兩大法則」來說,因為有個「媽媽生小孩」,「所以會有小孩」的現況 (流轉),但現在因為「媽媽不生小孩」,所以不存在「小孩」的問題(還滅)!而「滅不待因」,是不管「媽媽沒有有生小孩」,有個「小孩都可以自己不見」!這豈能成立? )
終於有共識.師兄看好了喔...無名緣行(流轉)無明滅>則行滅(此行是無.根本不存在的.是對照流轉而方便說)那怎有一個滅因可生?如有.那無明滅是何因呢?末學解釋就是生(生無名)就會滅(無常故).無須任何原因.頂多解釋生就是會滅(無常故).卻無法再生一個原因來滅..^^ 為了套用解釋方便大家明瞭.大致套用一下...>無明滅>行(跑出一個滅因)>則行滅(豈非有兩個行?)...則變成>此無故彼有.>再生因滅滅有.>才彼無...這豈非匪夷所思? 」
【回應】
末學從一開始說的就是【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而「前緣」的變化,是「後緣」變化的「因」,此立場未並未改變!這是佛法「皆依因緣而生滅」的法則!
也不曾說過;「無明」「滅行」則行滅!也不會多跑出一個「滅行」,然後再「行滅」!這是「此無故彼無」的法則!
其實「緣起」的滅,或「滅不待因」的滅,都有滅因,只是「滅不待因」強調「不待前因或他因」!
「滅」的原因,是「自己滅」,還是因「他緣而滅」,如果是待「他緣滅」,「沒有或滅」的「因」,就是「他緣滅」!而「滅不待因」是「不待他因滅」能自己滅,否則就要請問;「不待因」能滅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自然滅」,就是自然的「無因論」,或「自己為滅因」的「邪因論」,如果不依他緣「自己為滅因」,那就是「自生自成」的「自性見」,所以「滅」當然「待因」,否則經文的「此滅故彼滅」就是錯的!
請問,有「無明」就有「行」;雖然「行」是不斷的依緣「相續變化」,但有「無明」時,「行」的「現象」,自己會不會「還滅」?如果會還滅,那佛法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有無明」,所以才需要「無明滅」,也就是說「流轉」是「還滅」的「因」! 「無明」滅的「因」, 就是「有」「無明」的存在,沒有「無明」,還需要「行滅」嗎?
已「不存在」的空空如也,那還需要討論「待不待因」?也就是說,存在「滅」自體,才需要討論「待不待因」!所以「滅不待因」的主體是實存的!這跟「緣起」的「此滅故彼滅」、「此無故彼無」的「當體即空」是完全不同的!
但「無明」的滅不滅,決定「行」的有沒有,也就是「因」為沒有「無明」,所以得到「沒有行」的結果!而「沒有無明」就是「沒有行」的「因」!
反而是不需「前因」的自己會滅,就得解釋「自己滅」的「自己」,是「實不實有」的,也會落入「實有如何會滅」,和若「非實有」的,如何不需「因緣」而能變化的矛盾問題!且以「滅」為論點,而不去論述會產生「滅」結果的「原因」,這也是截斷「相續」、「變異」的單一、獨立片段說法!這也背離「佛法」的「因緣法則」論述法!
無明,如果沒有修「道諦」破除,又如何「滅」?「無常」是相續相,也就是「生(成、異)滅」現象,沒有生滅,如何相續?沒有生,自然不需滅,所以「有生」就是「滅因」!而「無常」義,也是有「滅而可生」(因緣和合)一邊的,所以滅也是「生因」!「無常」是變化的意思!問題是什麼原因使他變化!
『緣起』;「前緣」是「後緣」變化的「因」,不是自己生一個「滅因」「不待因」是自己會變化!反而是「自己」生一個「滅因」!一個是「依緣」,一個是依「自己」!而依「有部」的「滅不待因」,他背後的「自成」,已符合「自性」的定義,確已背離了「緣起法則」!而緣起「兩大法則」皆依「他緣」變化,也才能得「性空」,所以才稱「緣起性空」!
謝謝指教!
..............................................................................................................................................................................................
【陳○○】
我說的也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只是生必滅.因生必滅~稱無常(因與果同時已經注定.當然啦(除非有異變因.但卻非滅的原因......討論至今您依然堅持您的解讀.因緣如此.末學只好隨順....^^...
【陳○○】
如有因.則早已注定滅.怎麼還會生一個因.而滅呢....^^...至於急不急.小或大.我想全看行者以"我見解讀"...怎麼印也印不出來啊......反而佛陀世尊所教授的阿羅漢弟子.被說得比這些"大乘"行者"勉強的聲聞行者"還不如.真是叫屈阿......"我見"真可怕...其實討論"滅不待因"~正是肯定" 生必有因"...只是討論中.不難看出過度解讀及延伸.就此打個句點吧.......晚安!
【回應】
請問世間一切法,何者能離開「因緣」?縱使是「外道」與佛教不同,也只是說「不同的因」而已!一切法,何者不是隨時在「異變」,請問「異變」的過程,有沒有「生滅」? 還是師兄對「四相」的「異變或變異」有不同的「解讀」?若與佛教辭典或末學的認知有所不同,末學也不得不隨順了!
末學何時說過「生一個滅因」?沒有「此無」,會「彼無」嗎?
至於「急不急,小或大」,末學講的是大小乘的「發心」、「願力」,這是各人的選擇,師兄以「我見」解讀,才會感覺有「勉不勉強」和「叫屈」吧?但這也不一定要看末學的「我見解讀」,善智識很多,網路上也不少,師兄若有心,可以google 一下,看大小乘的差別即知!
末學從不認為「聲聞行者」有什麼「勉不勉強」,末學也不會為「誰不如誰」的,替古人擔憂!反而;阿含經佛說「我論因、說因」,現在人卻說「滅不待因」,這個;佛才會叫屈吧!
末學不知道「此無故彼無」 有什麼「解讀」及「延伸」過不過度的問題!只看到師兄「此無故彼無」可以「解讀」及「延伸」到「不待因」!
末學不想「不尊重讀者」的只貼經文,也不想只有「心得」的「自我見」,所以建議師兄查一下「阿含」對「緣起法」的「滅」,和「滅」待不待因」的說明!
最後,因為末學的前文是「緣起法則」,為了「由緣起法則」,理解「法的空寂性」!所以末學認為,還是討論「緣起論」的原意比較切實,而「滅待不待因」的討論,反而是「過度解讀及延伸」了!
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