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宗教」、「空理」、「淨土」依「人」施設】

Q、因眾生所緣才建立淨土...其實說戒定慧三學(因應心的變化).我是很認同的.但是一提到無形界.就好像又各說各話了(各宗教). 不生不滅 與基督的神是萬能的.基本上都是不能從字義上去解釋的.只能說 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我知道我與師兄還是不同層次的修學者.也可能還離你很遠吧.但是站在我現在的境界.好像有這樣的疑問也不足為奇了..你說:依所緣起建立淨土.只是權宜的方便...可是我看了.本來有八成是認同的.可是經過幾天的思慮.感覺上好像為所謂的 實相 與 空 又找了一個解釋.有時候感覺身為一個人.好像還是單純一些比較好...另外我仔細讀了兩遍.我評論自己大概懂七成吧.這可能也是我不用心不努力的緣故.可以的話.希望能追上師兄的腳步...安於淨土

回應大德師兄客氣了! 僅提供淺見分享!

因不圓滿的世間而有的「宗教」,是依不同的「文化、環境、立場」和「人的需求」而建立的!以各自的立場看待其他,「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是自然不過的事!

不但宗教與宗教間是如此,宗派與宗派、人與人的「見」更是如此!只要「人」存在著「自我」的意識形態,這種「對立」似乎是無解的!還好,世間雖有對立,但也存在著「己不欲而勿施於人」、「將心比心」等道德的現實「共同益利」!

而佛教的「實相與空」,就是要打破因「自我」而有的「對立」!因為上文是以未曾親臨的「淨土」為論述主題,若會覺得「虛幻」,實屬正常,雖世間不外如是,但論述「實相與空」的目的,卻還是要回到現實面,探討以修行的主體--「人」,如何「運用」「真理」來解脫「煩惱」,是會比較「實際」而「切要」的!

佛教的「實相與空」,是依「世間所存在」的「現象」而證悟真理的!它雖如空氣般「無形」,卻是處處不離我們而可得,如時間的「無常變化」,存在事物的條件組合散滅等等!如何「覺知」「運用」此論理而能得「自在」,這對修學者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不管是「宗教」,或是人生如何,都不外「角度看法」和如何「抉擇」的問題,如「淨土」;依佛的角度來說是「權宜的方便」,但依「有緣眾生」的角度來說,「淨土」卻是「必要」的現實問題!

要想在「對立」「不圓滿」的世間求得「圓滿」,本就是「不單純」的事!佛教教授「實相與空」的「理論」目的,就是要人因「觀察」、「理解」「世間」,而能作出「相對最好」的選擇,並且承擔選擇後的「結果」,也因尊重他人的「選擇」和「結果」,而作到「隨遇而安、隨緣放下」!這看似「複雜」的決擇,卻是得到「單純化」結果的必要過程!

而宗教是可以「有形」推論「無形」的,以佛教的「淨土」來論,若「活於世間」時,無法修學「安心」,卻寄望於往生後的「極樂」,那就真的是「信者恆信」了!而基督宗教行於世間的「十誡」與「博愛」行為,卻也相應於「永生的天堂」!既然宗教依「人」而設,宗教「無形」的存在,若不是以「有形的人」為主,或與「有形」相關而有助益,宗教的「無形」即使再美好,對「有形」而言,也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末學的看法,雖似無形的「實相與空」、「淨土」、「天堂」,都是「現世、當下」可得而應得的!若能「存異求同」,無不無形,應不是太大的問題!

其實「佛教」的教授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是提供「依根機提昇」的方法,來供修學者選擇的,所以才會有「五乘」的修法次第!這是指階段性的修學,不是說最終點目的有所不同,而是因為人、時、事、地、物或依根機不同而有的方便!

以上淺見,謝謝大德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奕壯 的頭像
    劉奕壯

    劉奕壯的部落格

    劉奕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