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理論」與「實踐」】
佛法有二,一是佛法「理道」的了解;二是「道理的實踐與操持」!
「實踐」是依所選擇的「對象」,作「去蕪存菁」的抉擇,和「驗證」「文字道理」實際「樣相」的過程,而由文字所表述的「道理」,是「實踐」時必須遵守的最高指導原則!
要了解「佛法的理道」不難,要「實踐道理」,卻是任重道遠的,要盡其一生,甚至千生百世、生生世世才能完成!
會覺得「道理」難,是因為沒有「初始佛法」基礎概念的修學養成,和未遵循「正法」的原則去理解佛法!其實「正法」在「初始佛法」的教授中,已清楚明白而顯義!
三乘共認的「法印」,是判別是否為「正法」的依歸,修學者應以「法印」來印證是否為「佛法」!修學者,更要隨時隨地觀照「見、聞、覺、知」的「能」、「所」和「一切法」所呈現的「法印」本質!
「宗派」本是為了能圓成「修學佛法」;適應「修學者」根機的「修學方便」!現在卻因為「宗派主義」和「威權的宗師個人主義」,反其道的犧牲修學者的根機;讓修學者去適應「宗派」而成為「宗派山頭」的「徒裔」,成了為「方便」而「方便」,卻失去以「方便」達「究竟」的「方便」!
以「學術」、「玄談」的方式,來「研究」需要實踐的「道理」!這樣的「玄論」,只會愈來愈「玄妙空泛」,以這樣的「玄談道理」來「教育」修學者,修學者只會覺得雖妙卻「高不可攀」而「無所適從」!如同只研究「地圖」的材質、印刷的精美,卻從未教導學者如何「按圖索驥」、實際行持!
修行是修「因地」,佛的境界是「果證」,修行人若一味重「果」而不重修「因」,只在「佛的證境」上打轉,是「說食不飽」,徒然浪費時間的!
「佛的境界」對「菩薩」而言已是「不可思議」了,對眾生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在「因地修行」的實修學者,只要知道「佛果」的殊勝即可,不必鑽研深究!
依教奉行的修學者,是不會否定「佛果」殊勝的,因為「佛果」原是修行者目標!且圓滿了「因地的修行」就是佛果!所以學者應著重到達「佛果」的「菩薩因」!
不斷強調「目的地」、「果證」的「殊勝」和「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未能正視學者「因地修行」的實際!此佛果「不可思議」的境界,對「因地修行」的學者而言,將永遠都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