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待不待因】之二
【陳○○】
以"生死"流轉門來說有真正"滅"過嗎?末學看來只是"異變"...但"聖道"還滅門來說.不管無明滅則行滅.(或行滅則無明滅).一旦"滅"則.其他"必滅"沒有因.只是發生了"不思議、難思義"...所以不管單滅了哪個.都不是其他(如愛.取.有.生.等等...)滅的因.因為"必滅".所以不說因.此用不思議.難思義.以上簡單說明末學點.....^^
【陳○○】
「人在外用手机先簡單回覆!先前刻意提及"生死流轉"聖道還滅"其實法義上都是標月指而已,其實那有一法可得?又何需滅?因果是陳述一种現像是修福修慧之方便及資糧,(皆為標月指),修福慧不是必然出離成佛,卻又"因本俱足故"!眾生皆可成佛!此本俱足又何需因? 」
【陳○○】
因為基本上.我的觀點是佛法說單一滅字.可視為斷滅.需要滅因而滅的.通常可視為異變因而已.也就是此異變因是生因.(也就是現象上看好像滅了.但非滅是產生異變而已)..除非發生"不思議"...^^
【陳○○】
先不管別人怎麼說(如中觀唯識大乘小乘...).否則討論會過於凌亂.
如前文回覆.我們先釐清.討論的是世間法還是聖道.了義或不了義.站在滅不帶因.世間現象那些從因因果果看.無論如何都只是"異變".而非滅.因此有六道流轉.輪迴不止..因此於此中說滅.應該是沒有意義的......
比如一個人從生老病死.不管怎麼死.都是在剎那生滅中生生死死.生就必死這因早已注定.果亦同時成熟.老不是那一刻老.是漸老.但死是否為漸死?...死是頓.那一刻死....這只是一種異變現象而已....
而還滅來說.比如無明滅則行滅.此無明滅既然已滅.怎麼還會有個因形成滅了行?所以末學說必滅是形容~無明滅則行無所依.則滅.此無所依.卻非有因可說滅行.今天先到這.....晚安...^^
【回應】
若許是論法的方法不同吧,末學認為「論法」時,提出「出處與原本的定義」、和「各家定義不同主張」,才能清楚的作出正確的判定,也才會有「自己的心得看法」,和建立自己論述的相對正確性,而不是公婆式的各說各理!所以末學的習慣,還是會回歸以各家的論述來判定「合不合理」的!
雖因「法性」而有的「生死、還滅」,如幻如化「本自具足」,但「生死的流轉,但對生死的凡夫而言,卻是親切而實在的!且縱然「月指」了然,但若不「修福慧」資糧,那就真的「離卻」了「寂滅」和「出離成佛」了!換言之,以如幻的緣起來看,「唯心」的「本自具足」,也是不可得的!因為「本自具足」,對還是需要「修學」,才能達到「具足」而言,頂多是「鼓勵作用」而沒有太大意義的!
佛法喝斥「斷滅」,所以是不會把「滅」解釋為「斷滅」的,「滅」在佛法的定義,是「現象滅」;或是涅槃的「寂滅」!
而若無「因」無緣的「滅」,這符合「自性」「自有、自成」的定義,所以末學才說『不依「因緣」滅的「必然滅」,則成了「斷滅」』!
現象的「異變」的「生成異滅」,是互為因果的,換言之「生成異」就是「滅」的「因」,而且此「生成異滅」的滅果,也是下一個「生成異滅」的「生」因,這也是「相續」的定義!問題是「異變」的因素為何?是依「因緣」還是「不待因緣」,依「緣起論」是「因緣」,「無因論」是「不待因」的「自成性」(自性)!這「無因論」,是與佛法「緣起論」是截然不同的!
現實存在的事物,都必須從「因」而生,有「因」才有果,不是從「無因」生,不是從「邪因」生,是因緣生,因緣生的,也是因緣滅,即使是「滅」也必是「因緣滅」,這是佛法的基本觀念,也是依此對治無因或邪因論的。
以「緣起論」的「流轉」來講,雖「此生」也是「生滅」的,但「此生」是「彼生」的因,這是確定的!而「還滅」,「此滅」是「彼滅」的因,這是依「轉流」現象來講的 「滅」,不是「斷滅」,佛法也是由這個現象「生、滅」,才能悟入「無自性」的「寂滅」,這也是「緣起中道」的理則!
「緣起法」本就是在論「有情」「生死、還滅」的「現象」,也是要由「生滅」的現象,見到「空性」「寂滅」,所以「流轉、還滅」都是指「有情」的「生死」的「現象」,而「聖道」,則是依修「八正道」,生死「還滅」而達「寂滅」!
換言之,雖然「寂滅」是「生死、還滅」「現象」的重要意義,但沒有「生死、還滅」的「現象」,是不會見到「寂滅」的,這也是經中稱見「流轉」為「法住智」,見「還滅」為「涅槃智」的原因!而佛陀也是先講「法住智」,後講「涅槃智」的!所以,不論「流轉」或是「還滅」,對「寂滅」而言,都具有重大意義!
以流轉來講,「死」的剎那,若是「頓」,這個「頓」沒有「生」、「老病」的因,是不會有「頓」的,而「頓」,也是下一期「生」的開始!這好像時鐘環狀,無始終,若單論「頓」,就失去「相續」的意義了!而若此一期生命的「異變現象」若就此終止,那是「一世論」的斷滅,若有下一期生命的「異變現象」,這個「頓」也是與上一期生命現象互為因果的!
以「死」的角度來看,有了「生」就已「漸死」,舉例而言,人的「生命的過程」中,細胞不是不斷在「生成異滅」?一期生命的生死,如果以「無始生命」來看,不也是如此起彼落的泡沫一般?而即使死後,肉體也還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死」是「生滅」的現象之一!如果「死」是「頓」,那「生」不也是「頓」了嗎?「緣起」的「互為依待」,是無所謂「頓不頓」問題的!所以佛法稱「無常變化」而「相續」!
以還滅來講,「無明」的滅,就是「行」的「滅因」,試想,沒有「無明」的「滅」,「行」會「滅」嗎?若要論「緣起法」,應回歸到「緣起法」「此故彼」法則來解理「生、滅」!若要以「當下」或「法性」來說,「生、滅」也是見「無實性」「空性」的「因」!
以現象來說,有生才有滅,有滅才會生;而還滅,是「此滅」的因,所以有「彼不生」(沒有彼)的果,但只要「因緣合和」就會生!而「因」的定義是「能引生結果」,滅因,就是「引生「滅」這個結果的原因!」這是「可思議」而「易思義」的!
緣起的「還滅」,是「待前因」的滅,不是自己「滅」,唯識的「不待因」是不需前因,自己會滅,就如同不需「無明滅」,「行」就會「自己滅」,這對「緣起法則」來說,是不切實際的!
諸行無常的「滅」,在緣起的見地中,滅不是沒有!忽略了「生」、「滅」都是緣起法之一,也都是因緣和合中,一種存在的「現象」,唯識才會說「滅不待因」的。
由「生滅現象」的「無實在不變性(無常)」、「無單一能自成(無我)」特性,而得「空無自性」!由這些特性,佛法也才開展出「三法印」的真理!
謝謝指教!